摘要:而到了民國時間,太平天國的評價開始直線上升,甚至,在1929年國民黨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還專門頒佈《禁止污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訂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然而,這條法令頒佈沒過多久,國民政府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就來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始全面否定和批判太平天國運動,這又是爲什麼呢。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也是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它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給了封建王朝及外過侵略者沉重的一擊。

然而,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太平天國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的一筆。

對於清王朝而言,太平天國運動無疑是犯上作亂,因此,整個清王朝時期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負面的評價。太平軍在他們眼中,通常被稱爲“粵匪”、“發逆”等等。

而到了民國時間,太平天國的評價開始直線上升,甚至,在1929年國民黨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還專門頒佈《禁止污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訂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可是,在1930年以後,國民政府開始對天平天國進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禁止污衊太平天國案》頒佈的原因及歷史背景

清末民初,社會上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從清王朝的全盤否定,轉變成爲了兩種不同的看法,立場不同,對太平天國的看法也就不同。

一類爲否定天平天國。

這類人其實是站在清王朝統治階級的立場上在評價太平天國運動。他們通常將太平天國稱之爲“盜”,“匪”,“賊”等,他們認爲,洪秀全是打着救民的旗號,實際上是在害民,同時對於打擊太平天國的曾國藩等人大加讚賞,甚至在民初仍然有類似觀點的教科書發行。

另一類爲肯定太平天國。

在民初時,肯定太平天國的聲音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清王朝覆滅後,更是成爲了社會的主流聲音。在這裏面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屬於革命者,例如孫中山先生年輕時就自命爲“洪秀全第二”,黃興也曾說過“我的革命動機,是在少時閱讀太平天國雜史而起。”

在《中華民族革命史》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之種族革命,洪楊革命種其因,辛亥革命收其果。由此可見,當時的革命人對於太平天國的推崇。當然了,那個時候的曾國藩也被認定爲“漢奸”。

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蔣介石指出要教育年輕人有正確的歷史觀和民族意識,並要求立刻爲太平天國正名,以告慰一直崇拜天王洪秀全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在天之靈!他還稱讚太平天國之歷史“十九世紀東方第一光榮歷史”。

《禁止污衊太平天國案》頒佈後,民國政府即禁止一切攻擊太平天國的讀物發表,同時將北洋軍閥和清政府時代辱罵太平天國的資料全部查禁。甚至,如果有人罵太平軍爲“長毛粵賊”等還會判刑!而太平天國也被稱爲“民族解放運動”。

然而,這條法令頒佈沒過多久,國民政府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就來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始全面否定和批判太平天國運動,這又是爲什麼呢?

國民政府起先褒揚太平天國運動,是因爲當時社會環境的需要,孫中山等人需要藉助宣揚太平天國的正確性,以宣揚自己的三民主義。

可是到了三十年代,特別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動羣衆打土豪,分田地,使得廣大貧苦農民開始翻身做主。這似乎與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性質更加相符,因此,國民政府開始反對農民階級,開始反對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同時又開始保衛孔孟文化,讚揚曾國藩等大儒。

與其說,國民政府當時是否定和批判太平天國運動,不如說是否定和批判中國共產黨,是否定當時的土地革命。

當上主人的國民政府與農民階級的利益並不一致,因此,對於太平天國只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說到底,這一切的作爲都只是爲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當然,太平天國存在着其侷限性,有功績也有過失,我們應當客觀的進行評價。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