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哭的時候,就會去找父母,期望得到他們的安慰。但往事不可追,可以回憶,可以跟着它們哭跟着它們笑,但不可以責怪埋怨,因爲一切都不可能得到改變。

對孩子來說,哭是表達無助的方式。可不知爲什麼,人們更多的將“哭”作爲一種罪過。

小時候,我經常哭,摔跤了哭,看到蟲子了哭,被人欺負了哭。每次哭的時候,就會去找父母,期望得到他們的安慰。可並不如願,得到的往往是“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哭就能解決問題了,懦弱!”之類的回覆。

記得有一個夏天,我走路動不動就摔跤,衣服褲子都會被摔出洞那種,磨破皮是常有的事,經常就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每回摔跤後,尤其是衣服被摔破後,我都會躲起來,自己找針線歪歪斜斜地縫起來。因爲父母會忽略掉我摔跤而只看到我衣服破了,家裏窮,衣服是寶貝,所以輕則罵我一頓,重則上手打一頓。

我就特別想不通,明明是我受傷了,爲什麼父母卻來責怪我?漸漸的,我也不哭了,不管大事小事,也都自己憋着不找父母了,一度讓他們認爲我懂事了,不給他們添亂了。可最終他們還是覺察出了不對勁,我變得沉默了,不愛笑了,很少跟人說話了。

可那時,已經改變不了了,就如同當初我的哭並沒有換來他們的安慰,他們的關心也換不到我的回應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不願意也不擅長跟人交流,經常默默地獨來獨往,安靜得可怕。可我特別羨慕那些,哭了就能得到父母懷抱與安慰的孩子。而我,已經不可能了。只有在翻看老照片的時候纔會微微想起,我曾經也是一個愛哭愛笑的小孩。

可是不哭,跟懂事有什麼關係呢?哭,跟懦弱又什麼關係呢?只不過是,身不由己而已。

在《去大理》的歌詞中,有這麼一句歌詞:不知道誰在何處等待,不知道後來的後來,誰的頭頂上沒有灰塵,誰的肩上沒有過齒痕。說到底,每個人的成長裏,都無法避免遺憾。

但往事不可追,可以回憶,可以跟着它們哭跟着它們笑,但不可以責怪埋怨,因爲一切都不可能得到改變。都是大孩子了,所以請一定對身邊的小孩子,更多一點耐心和疼愛,也許我們曾經的遺憾,能夠避免在他們身上重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