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土委召開土地推介會之後,北京供地速度明顯加快,土地市場也開始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隨着孫河不限購地塊的落錘,土地交易熱度如同北京的氣溫一般,迅速升溫。

北京土地市場走熱 房企會如何抉擇?

這背後反應的不僅僅是價格的浮動,更是一些規則的變化。

據中原地產統計,2019年1-4月,北京住宅用地供應5宗,其中4月住宅用地供應2宗,均爲限價,供應面積環比上漲140%。

而進入5月,規自委一次性推出了近期擬供經營性用地項目清單,清單中的地塊數量爲54宗。

這54宗土地疊加正在掛牌的7宗土地,合計61塊,其中48宗爲居住類用地,根據部分地塊已公示的規劃條件,扣除配建之後,住宅部分的規劃建築面積爲543萬平方米。

據毅家之言出品人郭毅的分析,2019年北京計劃出讓居住類用地71宗,住宅規劃總建面達到785萬方,由此勢必導致北京商品住宅市場庫存迅速上升。

一方面是土地供應的激增,另一方面是房企重倉土地去化的艱難,雖然房企明知北京土地的麪粉稀缺,但如果做出的麪包獲取不到高溢價,在土地接盤時,想必也會畏首畏尾。

試問,伴隨着土地市場走熱,房企會如何抉擇? 在梳理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

據統計,4月北京住宅用地成交1宗/284.45萬㎡,同比下降71%;成交樓面價爲17811元/㎡,溢價率爲20.14%,爲近7個月峯值。住宅用地成交金額爲10.2億元,同比下降69%。

總體梳理2019年1-4月,住宅用地成交23宗/290.18萬㎡,成交面積同比上漲18%,成交金額爲593.71億元,同比上漲7%,成交樓面價爲20460元/㎡,溢價率爲9.09%。

與往年相比,住宅用地成交金額及溢價走勢處於下行趨勢,由此可見,房企拿地意願尤爲謹慎,土地溢價率也維持在低位。

而在供地方面,4月住宅用地成交1宗/5.73萬㎡,該地塊位於門頭溝永定鎮,爲不限價地塊,執行70/90政策。

從整體供地來看,2019年1-4月,住宅用地成交23宗/290.18萬㎡,其中限競房地塊成交9宗/145.45萬㎡,成交面積佔住宅用地成交面積的50%,共產房地塊成交10宗/96.99萬㎡,成交面積佔住宅用地總成交面積的33%,不限價地塊成交4宗/47.74萬㎡,成交面積佔住宅用地總成交面積的17%。

以住宅用地的成交結構來看,不限價土地的出現,值得市場關注。據業內媒體分析,執行了兩年多的限價政策,很可能在未來的供地中,會逐步消失。

給出的理由是,在部分區域,面對大體量的供應和臨近項目的貼身肉搏,新開樓盤售價已低於預售價,爲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限價機制,也需要再重新評估。

由此來看,在供地方面,規劃條件已經有所鬆動,但這種鬆動,會轉變爲房企拿地的動力?

毅家之言出品人郭毅認爲,除了限價有限放寬之外,提振房企拿地動力,在地塊體量以及限“70/90”政策方面,也需要重新來評估。

藉此,再從房企的拿地態度來分析,4月僅合景泰富獨立拿地1宗/5.73萬㎡。總體2019年1-4月,房企獨立拿地13宗/138萬㎡,聯合拿地10宗/152萬㎡;國企拿地14宗/168萬㎡,民企拿地5宗/68.3萬㎡,國民聯合拿地4宗/54萬㎡。

從房企的拿地情況看,京投2019年1-4月土地儲備最大,共2宗/46.49萬㎡,其中獨立拿地1宗/30.26萬㎡,聯合拿地1宗/16.23萬㎡;其次是萬科,聯合拿地2宗/46.44萬㎡。

據此,可以預見的是,在房企融資趨緊的當下,聯合拿地和國企拿地,會成爲市場的主流。但是面對面粉的集中供應以及正在操盤的限競房入市壓力,房企又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拿地策略呢?

我們預判,隨着2019年房地產投資結構的深入調整,房地產總體會呈現出低端地產和高端地產“兩頭熱”的態勢。與之對應的,房企拿地也會呈現出相應的態勢。

以當前成交的朝陽孫河地塊來佐證,不僅未限價,也沒有限制“70/90”,容積率低至1.1,未來可建商品房別墅。而房山區域青龍湖版塊,雖限價3.7萬/㎡,但大概率會以低於限價3000元的價格開盤。

據此推斷,未來北京土地市場將呈現三個特點:第一,土地市場限制措施將有所緩和,雖然對於完成保障類住房的任務會繼續嚴格貫徹執行,但也會在今年推出更多不限價地塊;第二,對於未做限制的優質區域和地塊,房企拿地必會貼身博弈,步步緊跟;第三,一些偏遠區域的地塊,敢於拿地的房企,較自身而言,需要具備極強的區域營銷力和產品創造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