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播出到今天,古天樂和李若彤版本的《神鵰俠侶》已經走過了24年,這一版的《神鵰俠侶》始終被奉爲經典,古天樂和李若彤也成爲幾代人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兩人之間的友誼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昨天,1995版的《神鵰俠侶》劇組舉行了一次大聚會,李若彤和古天樂都有現身,難得的兩人又一次同框,古天樂還是那樣的年輕,但是24年過去,古仔顯得成熟了很多,李若彤略顯老態但是氣質更加讓人癡迷,只是很遺憾,金庸先生已經仙逝不能出現在這樣一個令人高興的場合當中,但是兩人身邊出現了另外一位長者,他就是李添勝,李添勝在香港演藝界被尊稱爲“添哥”,是個頗具傳奇性的人物,他是做幕後工作的。

臺前的演員之所以能夠走到臺前基本都有幕後人的功勞,李添勝是金牌監製負責選角,一部劇想要拍好,演員和角色的契合度非常的重要,從這一點來說,選角的人甚至比導演還重要,李添勝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總大膽啓用新人作爲主角,並且每一次還都是那樣的合適,他以九十年代翻拍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而聞名,幾年時間,李添勝幾乎翻拍了金庸先生的所有長篇武俠作品,也啓用了李若彤、張智霖等一衆新人演員,香港演藝圈的繁榮,能夠前赴後繼的出現更多的優秀演員,與李添勝的慧眼識珠有很大關係。

把機會更多的留給新人,在巔峯時激流勇退者需要很大的魄力,近日,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正在緊鑼密鼓的宣傳當中,還記得他和王寶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被寶強問到還會不會再演戲,星爺則表示演戲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更重要的是培養新人,這些年來,星爺在培養新人上面不遺餘力,林允和張雨綺已經成功躋身一線演員的行列。

這與香港和內地的演藝圈的成長規律有很大的區別,香港的藝人更多屬於公司性質的,他們身上的員工屬性更大,不管多大牌多紅的明星都要服從公司的安排,尤其九十年代的香港,那個時候國內的影視行業起步時間不長,香港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在香港的片酬是要遠高於內地的,所以那個時候香港演員更加願意留在香港,而且香港畢竟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沒有足夠的誘惑力也不會選擇離開,想要留下就得服從規矩,就要聽從公司的安排。

現在看來,香港的這種公司制度還是有很大弊端的,會對藝人的發展產生阻礙,但這種制度的好處也顯而易見,藝人能夠時刻明白自己的定位,時刻清楚自己就是靠演戲喫飯的演員,所以香港演藝界出身的演員普遍帶有一種很親和的氣質,我們不止一次的看到香港的那些影帝影后隨意出現在街頭,發哥經常坐地鐵,劉青雲去買菜被記者採訪的時候都沒被認出來,王菲素顏出街,洪金寶和劉德華跟市民隨意聊天,這在內地基本是不可能看到的。

所以在不忘初心這個問題上我們內地的明星們還是需要思考,自己戴上口罩和墨鏡的時候是否真的沒有忘記初心,每個人都是從平凡走來,但很多人都在走過平凡之後丟失了平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