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唐华俊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在新形势下,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要大力攻坚关键技术,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

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形成共识

当前科研评价中以“帽子”论英雄,贴“永久牌”的不良倾向比较严重,人才总体趋于静态评价,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要坚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现在盛行的许多人才“帽子”,背景大多是我国为了延揽海内外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而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或项目计划。这些人才“帽子”在科研评价中受到各方重视,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由于人才评价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旦一味简单地以“帽子”论英雄,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要改变“以帽取人”的不良倾向,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评价机制,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这个“里子”就是人才当前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真正做到“唯才是举”“能上能下”。12个方面30项改革措施 人才强院战略积极推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提出了“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了《青年人才工程规划(2017-2030)》,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项面向未来、实现跨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确定了“优化结构、高端引领、完善机制、强化支持、营造环境”的人才发展思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院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了全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围绕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12个方面提出了30项改革措施,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建立,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人才引进、培养两手抓

人才引进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不唯地域、不拘一格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

积极实施精准引才,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目录》,组织院内专家利用出访、学术交流等进行定向引才,增强人才引进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制定了《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和凝聚了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修订了《“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更加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年来,全职引进海内外人才共计43人,包括从德国马普学会、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引进海外人才37人,从中科院计算所、微生物所等引进国内人才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15人,其中国内外院士6人。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所成功从英国引进一名外专千人,实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的重大突破。

人才培养机制:

出台了《农科英才特殊支持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顶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三个层次,给予人才60万-200万元的科研工作经费、10万-50万元的岗位补助。

在青年英才计划中下设培育工程,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发挥院所两级的积极性,设定了70%的院级择优支持比例,有效强化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组织各级人才参加教育培训,举办三期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首席培训班,院属31个研究所的263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完成轮训;选派80余名专家参加由中组部、人社部等组织的国情研修班等各类培训。

打破职称、年限、资历等限制条件,实施专技职务和博导资格晋升的“绿色通道”,已有53名青年英才获得了高级职称,85名青年英才获得了博导资格。人才分类评价是关键

探索并实践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人才的分类评价。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和潜力为导向,坚持覆盖顶天立地,坚持破除论资排辈,不唯论文资历,不唯帽子头衔,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分类进行遴选。

对于基础研究类人才,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类人才,着重评价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并淡化论文要求;对于软科学研究类人才,着重评价其为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的能力和工作绩效。

此外,为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中国农业科学院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遴选中专门就人才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党风廉政等情况征求院所两级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进一步突出了德才兼备的评价导向。

例如,2018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按照分类评价方法,不唯“帽子”,不唯论文,不唯资历,评选了30名“农科英才”。经费、住房、科研条件 360度保障

人才经费保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7年院所两级发放各类岗位补助3000余万元,科研工作经费1.6亿元,累计用于保障和促进人才发展的经费已超过2亿元。2018年院所两级预计支出岗位补助等6800余万元,科研工作经费1.8亿元,人才发展经费规模将接近2.5亿元。

人才住房保障:制定了《农科英才住房租售暂行办法》,利用现有房源和住房改革政策,发挥住房租赁市场的辅助作用,解决部分人才的住房问题。截止目前,共计下拨安家费补助1000余万元。通过住房配售和协调周转房,解决了20余名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

科研工作条件保障:鼓励支持引进的青年英才招收博士后,为每名引进人才配备约2-3名研究生或研究助理。据不完全统计,各单位为引进人才共配备了实验及办公用房5000余平米,为人才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人才工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来做,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实现整体跃升,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

采写|李海燕 侯丹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