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收穫時洋蔥鱗莖腐爛原因分析及防治技術

1.症狀表現在收穫時洋蔥鱗莖發生腐爛,有以下幾種類型。

(1)高溫多溼鱗莖腐爛在洋蔥收穫前,地膜拱起,鱗莖被捂在地膜下,遇降雨後,在地膜下與畦面之間形成了高溫多溼的小環境,造成鱗莖在膜下受潮受熱而爛。

(2)鱗片腐爛鱗莖內部鱗片腐爛(心腐)和外部鱗片腐爛(肌腐)。

(3)葉鞘鬆動鱗莖葉鞘鬆動後腐爛。

(4)病蟲危害田間病蟲危害造成鱗莖腐爛。

病害|收穫時洋蔥鱗莖腐爛原因分析及防治技術

2.誘發因素

(1)管理不善因栽苗過深,使鱗莖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或整地不標準、鋪地膜不緊,或使用除草劑不當,除草效果不佳等,均可造成地膜下鱗莖腐爛。

(2)植株多氮缺鈣進人鱗莖膨大期後,偏施氮肥,植株吸收氮肥過量而表現出缺鈣,易造成鱗莖心腐和肌腐。

(3)葉鞘包裹不緊在鱗莖膨大後期植株下部第1~2片枯黃,第3-4片尚帶綠色,此時葉鞘包裹不緊而鬆動,遇連陰雨天或噴灌,水會順着葉片流入鱗莖內,造成腐爛。

(4)病蟲危害病蟲危害植株,造成腐爛。

病害|收穫時洋蔥鱗莖腐爛原因分析及防治技術

3.預防技術

(1)加強栽培管理爲避免地膜下鱗莖腐爛,可採取如下措施:整地要細,耙地要平;用氟樂靈除草劑均勻噴灑畦面,即混土後鋪地膜,地膜要緊貼畦面;栽苗時要掌握適宜深度,用土封嚴定植孔;及早在地膜上壓土除草。

(2)人工揭膜收穫前發現地膜拱起,可順行把地膜撕開。

(3)及時補鈣用0.2%硝酸鈣溶液、或0.5%氯化鈣溶液、或1%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灑。在收穫前10-13天,每667平方米用7千克碳酸鈣粉,在降雨後葉面撒施;或在洋蔥莖葉被切除後撒施,以防植株缺鈣。

(4)人工壓莖在假莖變軟並開始倒伏時,即把直立的植株全部用人工壓倒,防雨水流入鱗莖內,及時收穫成熟鱗莖。

(5)防治病蟲及早防治病蟲危害,防止蔓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