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它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對近現代的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太平天國的失敗,許多人將它歸咎於天京事變,因爲天京事變使得原本鐵桶一般的太平天國,瞬間四分五裂,實力大減。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被殺,翼王石達開帶着自己的部隊離開了天京。

而天京事變的起因則是由於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所致。洪秀全是拜上帝會的教主,也是天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但是軍政大權卻被楊秀清牢牢地抓在手中。權力地爭奪最終演變成了一次巨大的內訌,給太平天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楊秀清之所以能夠掌握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除了他自身的能力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能夠通過天父下凡,代天父傳旨,即便是洪秀全也不得不接受。

然而,當楊秀清最開始被天父附身時,洪秀全作爲教主,完全可以不承認楊秀清的這種行爲,可不知爲何洪秀全卻默認了其行爲。

太平天國的前身是拜上帝會,其實是一種宗教行爲,最初是由馮雲山創立的。教會成立後,馮雲山,洪秀全開始四處傳教,走的都是正常的途徑,並沒有要起義反叛的心思。

但是,隨着拜上帝會的擴大,教會與當地團練的矛盾越來越深,馮雲山被紫荊山的富戶指控爲“妖匪”,同時被官府羈押。這時洪秀全發動拜上帝會的兄弟們捐獻物資,設法營救馮雲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秀清和蕭朝貴開始崛起。在拜上帝會即將解散,洪秀全與馮雲山均不在教中時,楊、蕭二人分別藉助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穩定了教衆的人心。

因此,楊秀清與蕭朝貴之所以能夠躋身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實際上是因爲馮雲山的羈押以及洪秀全的離去。

然而,當洪秀全回到教中後,並沒有對楊秀清、蕭朝貴的行爲進行揭穿,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有人說,楊秀清和蕭朝貴是天父和天兄的代言人,洪秀全不得不妥協,但是這件事卻經不起推敲。當時洪秀全與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實際領導人,如果洪秀全否定了楊秀清和蕭朝貴的行爲,他們兩個人根本成不了氣候。因此,那就只剩下一種情況,即是洪秀全主觀上認可了楊、蕭的行爲,甚至有可能是大力支持這種行爲。至於原因,我們下面繼續分析。

從《天兄聖旨》的記載來看,從1848年10月到1849年正月,洪秀全身在紫荊山,並且與天兄蕭朝貴有過好幾次的對話。而從這些對話來看,楊秀清和蕭朝貴的神仙附體更像是他們與洪秀全共同策劃的一齣戲。

楊秀清、蕭朝貴二人固然因爲此事與馮雲山一起成爲了三大軍師之一,然而最大的受益者卻是洪秀全,因爲洪秀全通過這件事更加的鞏固了自己的教主地位,同時也向着洪秀全稱王的方向發展而去。

我們知道,古代人有一個信條,那就是“君權神授”,在統治者心中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在普通百姓眼中那就是一條金科玉律!正是因爲楊秀清、蕭朝貴有代天父、天兄傳旨的資格,也就使得“君權神授”更加成爲了可能。

好了,我們先來一道對話,摘自《天兄傳旨》:

洪問天兄:小弟當時升高天,天父及天兄送小弟下凡時,門首有紙票用銀硃筆寫雲:“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其來歷如何乎?

天兄答:爾就忘記乎?此七字是高天寫來,那時天父同朕差兵權送此七字在爾門首,畀爾作憑據。爾當時升高天戰勝妖后,天父封爾爲天王大道君王全。今高天爾有殿在東廓,爾就忘記麼?

洪答曰:天兄題起頭,小弟卻知尾矣。

天兄又叮囑洪秀全:但爾稱王,不得稱帝,天父纔是帝也。

洪答曰:遵天兄命。小弟作《黜邪崇正書》,亦辨惟天父稱帝;天父以外,皆不得僭稱帝也。

看見沒,這對兄弟在對話時,最終是圍繞在稱王這件事上的。也正是由於天父、天兄可以隨時下凡,並允許他稱王,使得洪秀全的地位從原來的教主向未來的君主轉變。

在後來數次天兄下凡中,天兄屢次點撥教衆要奉洪秀全爲王,同然了,這位天兄也讓教衆不要忘記楊秀清、蕭朝貴以及馮雲山這三位軍師。

由此可見,洪秀全最開始是希望利用天父、天兄下凡來爲自己取得合法的地位,只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目的確實達到了,卻也讓楊秀清獨攬大權。

按照正常的故事發展,楊秀清有蕭朝貴的制約,加上洪秀全與馮雲山的結合,楊、蕭雖然有天神下凡的本事,但洪秀全仍然能夠掌控全局。

然而不幸的是,馮雲山、蕭朝貴先後戰死,楊秀清就成爲了唯一一個能夠藉助天神下凡的人,這時候的楊秀清,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傳達任何旨意。

而此時的洪秀全再也無法撼動楊秀清的地位,他無法否認楊秀清天父下凡的存在,因爲否定楊秀清就等於否定自己。

直到定都天京後,楊秀清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洪秀全的實際權力已經被架空,他不得不利用韋昌輝等人與楊秀清的矛盾來誅殺掉楊秀清,同時又快速地誅殺韋昌輝等人,這樣他就掌握了太平天國的實際權力。

所以,最開始楊秀清、蕭朝貴的神靈附體其實是與洪秀全的利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甚至很有可能是在洪秀全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