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一次特别行动中,破译密码小组无论如何也无法破译当时日军的一项重要情报,他们想起了已经是世界著名数学家的华罗庚,那组日军费尽心思编成的重要情报,他仅用了了一晚上,便破解了。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名声享誉世界。

照片中,这位满头银发的,带着眼镜,笑容憨厚的儒雅长者,想必中国人都认识。

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

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

华罗庚在数学方面有着数不尽的荣耀

34年前的今天,华罗庚受邀在日本东京大学演讲。

站在讲台上的他意气风发,口若悬河,

可谁也没想到,在演讲完毕接受鲜花的时候,华老却心脏病突发倒在讲台上。

而这一倒下,

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时隔34年,

还有多人会想起这位科学巨匠、坚定的爱国者、中国的爱因斯坦呢?

华罗庚

这位“人民的数学家”!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沧桑传奇,

作为一个初中毕业,自学成材,享誉世界的数学巨匠,他的身上有太多传奇的故事!

幼年时,他是同伴眼中爱思考,专心的忘乎一切的“罗呆子”;

少年时,他是出不起学费的辍学少年;

青年时,他是顽强自学,仅用5年时间学懂高中和大学全部课程的数学天才;

然而,在一个18岁的天才男孩儿身上,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病,危及生命。可尽管他在死亡的威胁中活了下来,但他左腿却永远的瘸了!

因病残疾后的华罗庚,走起路来,异常吃力,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病腿时常疼得钻心,然而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风斩浪的他,早已忽略了躯体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

在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时,命运的另一扇门悄悄为他打开了,仅有初中文凭的他,被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学府,清华大学破格录用,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

当年闭关锁国政策锁住了民族的进步,却锁不住列强的进攻,一次次失败和压迫后,许多有识之士幡然醒悟,要使国家富强,必须要学习一些科学和技术。许多怀揣理想和抱负的青年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国外学习,探寻救国之路!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名声享誉世界!

抗日战争时期,他毫不犹豫的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并积极的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抗战时期,日军会把重要的消息编成密码电报,为了阻止日本的侵华行动,破译密码,在当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一次特别行动中,破译密码小组无论如何也无法破译当时日军的一项重要情报,他们想起了已经是世界著名数学家的华罗庚,那组日军费尽心思编成的重要情报,他仅用了了一晚上,便破解了!抗日军队才知道了敌人要轰炸昆明的消息,避免了无辜的百姓在在轰炸中死去!

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10月,远在美国的他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再也按耐不住了!不仅自己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在第一时间回到祖国,还公开发表了一封感动无数海外游子信——《全体留美学生的信》,号召他们也回国为民族之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这封信通过新华社发向了世界各地,一时间激起了许多游子的爱国之心。他那句“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发人深省,现在读来仍人令人心情激荡。

毛主席接见华罗庚

为了中国的数学事业奋斗一生的他,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数学家晚年时仍不顾年老体衰,奔波在第一线,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和无数感动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华老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服务的一生。在他的身上,有着一位科学家朴素而崇高的爱国情怀,有着对科学的不懈探索无限热情。他是我们现在人值得铭记的伟大先驱,也是当今科学界应该与之学习的榜样!

而当今,有不少的科学家拿着国家的公费,打着赴美深造的幌子,学成之后故意留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人爱国情怀何在?

在华老身上,有着太多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逆境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颗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

谨以此文,纪念华罗庚逝世34周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