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词人很多,《全宋词》一共收录了1330余家的20000多首词,这也就意味着,有作品流传至今的宋代词人,最少也有1330多个。

宋词以她的声情并茂、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

之前,咱们已说过柳永和晏殊了,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词十大家中的第三个——苏轼的一首词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与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其父)、苏辙(其弟)、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原为蔡京,因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将他换为了蔡襄)并称“宋四家”,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另外,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之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并创造了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告别新婚妻子王费,与父及弟一起出川赴京,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当年,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副主考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当时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的策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使欧、梅二公大为欣赏,但因欧阳修误认为此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只取了他为第二。

又,苏轼在文中用了一个生典:“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其出处。及轼谒谢,即以此问之,轼答曰:“《后汉书·郑孔荀列传》。”欧阳修说:“《后汉书·郑孔荀列传》中,哪有这一段啊?”轼又答:“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我这也是‘想当然’啊。”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轼更加欣赏,曰:“此子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正是在欧阳修的一再赞誉之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但就在苏氏兄弟高中后,等待授官时,母病故。兄弟二人便随父一起回乡奔丧了。嘉祐四年十月,他们守丧期满,才又回到京师,嘉祐六年,苏轼再应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又升任了判登闻鼓院。

治平二年(1065年),父又病故,兄弟再次还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回到朝中,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的许多师友,包括欧阳修在内,都因反对新法,而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这令苏轼极为伤感。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论新法之弊。为王安石所恨,于是,自请出京任职,此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皆颇有政声。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又调任了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皇帝上了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他诗人气质,笔端常带感情,即使是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结果被新党抓住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是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湖州知府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史称“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鸦,故称乌台)。

随后,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时,王安石已致仕,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在坐了103天大牢后,终得从轻发落,只是被贬为了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他的散文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作于此时。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了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共幼子不幸夭折。此时,距汝州路途还很遥远,路费已用尽,再加上丧子之痛,他便上书朝廷,请求暂不去汝州了,先到常州居住,得到批准。就在此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旧党领䄂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也终又有了出头之日。先是被任命为朝奉郎知登州(今蓬莱)。四个月后,又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又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但当他看到旧党执政后,又疯狂打压“王党”,认为这些“旧党”其与 “王党”不过一丘之貉,遂极力鼓吹停止党争。然则,此举却使他陷入了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境地,只得再度自请外调。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西湖上著名的苏堤,就是他任职杭州时所修。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元祐六年(1091年),又被召回朝中。不久,又因与执宰政见不合,被派往颍州任知州,之后,又改任了扬州知州、定州知州。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苏轼亦先是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早已习惯了宦海浮沉的苏轼,仍始终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宋高宗即位后,又追赠了他为太师,谥文忠。

好了,关于苏轼的一生,咱们就简单说这么多吧。

下面我们来看他的一首词(其实,苏轼作为一个站在宋词金字塔尖上的人,他的可称千古名篇的词作是很多的,单选一首,还是挺难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境界宏大,气象磅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词坛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奔腾不息的大江,豪气干云的历史人物,在苏轼笔下,一一铺陈开来。历史人物的风流更衬脱出作者的悲伤,时光流逝,留给他建功立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悲愤到极点,反而不悲了,或者说是出离了悲愤。他也有着他的傲骨与傲气,这让他不会去羡慕任何人,因为他和周瑜一样,同样是一个时代的骄傲。周瑜是他那个时代的英雄,但他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存在。苏轼是自视甚高,但他也十分清楚,自己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可他在面对人生的起落时,心境却要远胜于周瑜。他能以圣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所以他能跳脱于物外。他乐观豁达,而非一味的悲苦忧伤。这正是苏东坡高于很多人的地方。

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之绝唱也。”

作者:木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