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醫生推斷,條狀高密度影應該是魚刺。

紅網時刻9月10日訊(記者 易徵洋 通訊員 梁輝 譚朝霞 陳茜)李女士是一名農家樂老闆娘,餵了一池塘魚還特別愛喫魚,可她做夢都想不到,三年前喫的一條魚不僅讓她遭了罪,還付出6萬元的代價。

41歲的李女士是長沙縣人,家中經營農家樂生意,魚塘裏養了很多魚,平時也特別喜歡喫魚,平時身體很好,但半個月前,她出現上腹部疼痛,且逐漸加重,還伴有畏寒、發熱的情況。李女士便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接診的是醫院肝膽外科專家門診主任醫師彭創,檢查發現,她有“肝佔位”的情況,隨即被收入肝膽綜合病房。

入院後,醫生進行體查發現,李女士上腹部隆起和壓痛都很明顯,CT檢查發現,在她的肝和胃之間有一個低密度病竈,其中還有一個條狀物體。患者表示,近一年來,腹部一直隱隱作痛,洗澡時還可以摸到肚子裏“有一坨東西”,最近時常出現發燒、畏寒的情況。

在經過分析討論後,肝膽綜合科醫師、專家認爲,應該是一根魚刺經口腔、咽喉、食道進入胃,然後從胃壁穿出,在李女士的肝和胃之間“紮下根”。由於時間太久,魚刺被周圍組織包裹、感染而形成膿腫。

據李女士回憶,三年前,她曾經在喫魚時,不慎被魚刺卡住,咳不出也咽不下,十分難受,於是就按農村土辦法吞了幾口米飯,強行將魚刺嚥下。沒想到,魚刺是嚥下去了,卻埋下嚴重的隱患。

9月7日,醫務人員爲李女士進行手術探查,在患者的肝和胃之間發現一個8×8×6cm3的膿腫,一根約2.5cm長的魚刺赫然在其中,證實了醫生術前的判斷。完整切除膿腫,徹底清洗腹腔後,手術十分順利。預計住院費用在6萬元左右,李女士表示:“這麼貴的魚肯定這輩子都記得。”

醫院主任醫師易爲民提醒,魚雖好喫,但喫魚時千萬要小心,由於老人和小孩吞嚥功能較弱,尤其小孩喫飯時,不要追跑哭鬧。一旦不慎被魚刺卡,應及時就醫,不要用飯糰、韭菜、醋等強行吞嚥,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