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臺無人駕駛收割機是首次在國內的麥收中運用,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高精準定位,自動路徑規劃和無人駕駛行走。與傳統的收割機相比,無人駕駛收割機的頂部安裝有兩個類似蘑菇頭的衛星接受天線,天線接收到信號後,就可以通過導航系統實現自動駕駛。

一提到麥收,很多人會想到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景,也想到近些年逐漸成熟的機械化收穫。而今年的麥收當中,以“無人駕駛收割機”爲代表的黑科技登場,開啓三夏“無人”模式,帶給人不一樣的夏收感受。

吞下了沉甸甸的麥穗,吐出了金燦燦的麥粒。5月31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仲山鎮仲南村一片金黃色麥田裏,一輛紅白相間的收割機正在忙碌作業。從遠處判斷,駕駛收割機的應該是一位駕駛技術熟練的機手,可走近一看,駕駛室裏居然沒有人。

聽說過無人機,那你聽說過無人駕駛收割機嗎?今年麥田駛來高科技

圖片來源:齊魯網

“無人駕駛收割機啓動,自動合上主離合器,自動加大油門,割臺自動下降,現在開始收割。”在工程師的“遙控指揮”下,這臺雷沃穀神收割機開始收割作業,憑着其“一機之力”便可完成收割作業,其收割效率、脫粒效果讓現場圍觀的人稱讚叫好。

“這臺無人駕駛收割機是首次在國內的麥收中運用,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高精準定位,自動路徑規劃和無人駕駛行走。”雷沃阿波斯集團的工程師介紹。

這位工程師還告訴記者,這些年,收割機在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方面越來越高。“原來駕駛收割機比較辛苦,現在像主離合、撥禾輪等都由機械操作換成了電控操作,省了不少力氣。”

不只是無人駕駛收割作業,還有更多的驚喜等着大家。記者看到,由小麥收割機、阿波斯拖拉機、耕整地機、播種機、植保機械等組成的“三夏”全程作業實現了無人作業。無人駕駛收割機收割完畢後,無人駕駛拖拉機牽引旋耕機對收割完的地塊進行耕整作業。緊接着,安裝了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阿波斯拖拉機牽引播種機將玉米種播下,在衛星導航的指引下,按照既定路線實現自動作業。通過自動駕駛,可以實現高精度作業,播得直而且效果較好。


聽說過無人機,那你聽說過無人駕駛收割機嗎?今年麥田駛來高科技

無人駕駛是如何實現的呢?記者看到,在無人駕駛收割機駕駛室內裝有觸控式液晶顯示屏,屏幕上,農機作業和地塊環境等一覽無餘。“作業前設定好割幅、耕作面積等參數後,導航系統便引導農機進入自動作業模式,用戶摁下遙控器啓動開關後,收割機便按照事先設定好的作業模式以及作業軌道進行自動作業,行距誤差不超過4釐米。”工程師介紹,同時,在駕駛座右側有一個操控箱,裏面有導航控制器、整車控制器、遙控接收模塊等系統,在車輛關鍵部位安裝液壓閥、傳感器等,也正是加載了這些裝備,一輛普通的收割機搖身一變,成爲無人駕駛收割機。

而在路邊的田埂上,一個三腳架式可移動基站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專家介紹,這個移動式基站可爲無人駕駛收割機提供GNSS差分信號。與傳統的收割機相比,無人駕駛收割機的頂部安裝有兩個類似蘑菇頭的衛星接受天線,天線接收到信號後,就可以通過導航系統實現自動駕駛。

除了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等“黑科技”外,這臺收割機還加裝了產量監測模塊,收割機作業的同時可自動採集作物產量和溼度信息,並通過採集每塊地的產量信息,進而實時生成一張收割區域的產量分佈圖和作物溼度顯示圖。種植農戶通過這張圖就能瞭解收割土地的狀況,做出有針對性的水肥管理措施。

在觀看了無人駕駛收割機作業演示後,一家農機合作社負責人一臉興奮地說:“之前見過無人駕駛拖拉機作業,今天第一次看到收割機也能無人駕駛作業了,這對我們合作社來說真是個大好消息。收割機實現自動駕駛後,機手就不用大熱天的在駕駛室裏忙活了,一摁遙控器,收割機就能自動作業、轉彎、避障、緊急停車……一個人可以同時管理幾臺收割機,就可降低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三夏'麥收真是越來越高科技!”

來源:農民日報農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