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半”电台,让我们一起倾听它的故事。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这“一部半电台”。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电台模型。冯霞摄

它的故事

还要从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说起……

1

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之前,没有无线电装备,打仗时大多是靠传令兵和交通员用脚板往来传信,能骑马送信或者用有线电话来指挥作战就已经很好了,但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通信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战争的需求,当时红军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套自己的无线电装备。

2

1930年1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这次战役以敌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红军在龙冈战斗中缴获了一部电台,俘虏了10名无线电技术人员,但在当时,红军战士不认识这种东西,出于对敌人的仇恨,他们把这部原本能收能报的电台砸成了一部只能收不能报的电台,就成了“半部电台”。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冯霞摄

当这“半部电台”送到当时红军总部时,毛泽东、朱德仍然很高兴,虽然这部电台的“嘴巴”没有了,但它还带着“耳朵”,可以当作收听情报的电台用。不久之后,红军在龙冈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又缴获了一部电台,因此有了“一部半电台”起家的说法。

3

1931年1月,红军驻地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毛泽东和朱德正在这里亲切接见刚刚参加红军的王诤、刘寅,他们都是无线电人员。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毛泽东和朱德接见无线电人员场景油画。冯霞摄

这一天,红军总参谋处的院子里熙熙攘攘,许多红军战士和当地老乡围在一起

看王诤、刘寅等人,正在把红军缴获的“一部半”电台安装试机,一部三灯收信机摆在老乡的八仙桌上,高高的接收天线架在窗外,开关 “啪”的一响,耳机里立刻发出了“唧唧”的响声,顿时让围观的战士和老乡议论开了:

真能听到敌人通信吗,谁和谁在通信?

这能听多远,能听到南昌吗?

没电线咋个和远处通信?

没有电线,这就叫无电线呗!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报房旧址。冯霞摄

这部新组建的电台第一次抄收了国民党中央社发的新闻,毛泽东和朱德高兴地说:“这是没有纸的报纸呀!”为了方便领导看新闻,电台就把每天收到的新闻专门编在一起。当时红军参谋处处长郭化若说:“既然给领导看,不能就一张纸,该有个题目,就叫‘参考消息’吧!”当即挥笔题字,这也就是现在《参考消息》的起源。

4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部分复制品。冯霞摄

新组建的电台每天除了收听新闻就是监听敌军动向,敌军从没想过红军会有无线电台,所以在无线电通信中毫无顾忌,这样一来,敌军的军事行动都被红军牢牢掌握,这部电台实际上也成为我军最早的无线电侦察台,红军的无线电技侦工作便由此开始。

5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毛泽东为无线电台题字。冯霞摄

1931年1月,红军总部利用这“一部半”电台在宁都小布的陈家土楼成立了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2月,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正式开课,短短的四个月紧张学习就要结束的时候,不愿善罢甘休的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5月,电台传出了敌军电台明码通报,敌师部电台说:“我们现在驻富田,明晨出发。”敌吉安台问:“到哪里去?”敌师部台答:“东固。”……很快,这份重要情报被抄下后,送到了红军总部,在无线电台的帮助下,第二次反“围剿”大获全胜。

6

【荐读】“一部半”电台起家,长征途中上演“窃听风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冯霞摄

红军从没有电台到拥有“一部半”简陋的电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无线电通信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1931年6月2日,红军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通报。9月下旬,实现了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第一次通报。11月7日,第一个文字新闻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无线电通信成为红军作战的主要指挥联络方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也正是有了这“一部半电台” 起家才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强盛。

(内容来源/军报记者 编辑/沈籼蓥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