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

今天,我們爲大家帶來了“一部半”電臺,讓我們一起傾聽它的故事。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在這裏,我們見到了這“一部半電臺”。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電臺模型。馮霞攝

它的故事

還要從第一次反“圍剿”戰役說起……

1

紅軍在第一次反“圍剿”之前,沒有無線電裝備,打仗時大多是靠傳令兵和交通員用腳板往來傳信,能騎馬送信或者用有線電話來指揮作戰就已經很好了,但隨着革命鬥爭形勢的發展,戰爭規模的擴大,這種落後的通信方式已經很難滿足戰爭的需求,當時紅軍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套自己的無線電裝備。

2

1930年12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圍剿”。這次戰役以敵人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紅軍在龍岡戰鬥中繳獲了一部電臺,俘虜了10名無線電技術人員,但在當時,紅軍戰士不認識這種東西,出於對敵人的仇恨,他們把這部原本能收能報的電臺砸成了一部只能收不能報的電臺,就成了“半部電臺”。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舊址。馮霞攝

當這“半部電臺”送到當時紅軍總部時,毛澤東、朱德仍然很高興,雖然這部電臺的“嘴巴”沒有了,但它還帶着“耳朵”,可以當作收聽情報的電臺用。不久之後,紅軍在龍岡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又繳獲了一部電臺,因此有了“一部半電臺”起家的說法。

3

1931年1月,紅軍駐地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毛澤東和朱德正在這裏親切接見剛剛參加紅軍的王諍、劉寅,他們都是無線電人員。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毛澤東和朱德接見無線電人員場景油畫。馮霞攝

這一天,紅軍總參謀處的院子裏熙熙攘攘,許多紅軍戰士和當地老鄉圍在一起

看王諍、劉寅等人,正在把紅軍繳獲的“一部半”電臺安裝試機,一部三燈收信機擺在老鄉的八仙桌上,高高的接收天線架在窗外,開關 “啪”的一響,耳機裏立刻發出了“唧唧”的響聲,頓時讓圍觀的戰士和老鄉議論開了:

真能聽到敵人通信嗎,誰和誰在通信?

這能聽多遠,能聽到南昌嗎?

沒電線咋個和遠處通信?

沒有電線,這就叫無電線唄!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報房舊址。馮霞攝

這部新組建的電臺第一次抄收了國民黨中央社發的新聞,毛澤東和朱德高興地說:“這是沒有紙的報紙呀!”爲了方便領導看新聞,電臺就把每天收到的新聞專門編在一起。當時紅軍參謀處處長郭化若說:“既然給領導看,不能就一張紙,該有個題目,就叫‘參考消息’吧!”當即揮筆題字,這也就是現在《參考消息》的起源。

4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部分複製品。馮霞攝

新組建的電臺每天除了收聽新聞就是監聽敵軍動向,敵軍從沒想過紅軍會有無線電臺,所以在無線電通信中毫無顧忌,這樣一來,敵軍的軍事行動都被紅軍牢牢掌握,這部電臺實際上也成爲我軍最早的無線電偵察臺,紅軍的無線電技偵工作便由此開始。

5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毛澤東爲無線電臺題字。馮霞攝

1931年1月,紅軍總部利用這“一部半”電臺在寧都小布的陳家土樓成立了紅軍第一支無線電通信隊。2月,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正式開課,短短的四個月緊張學習就要結束的時候,不願善罷甘休的蔣介石又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5月,電臺傳出了敵軍電臺明碼通報,敵師部電臺說:“我們現在駐富田,明晨出發。”敵吉安臺問:“到哪裏去?”敵師部臺答:“東固。”……很快,這份重要情報被抄下後,送到了紅軍總部,在無線電臺的幫助下,第二次反“圍剿”大獲全勝。

6

【薦讀】“一部半”電臺起家,長征途中上演“竊聽風雲”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舊址。馮霞攝

紅軍從沒有電臺到擁有“一部半”簡陋的電臺,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無線電通信事業得到不斷發展壯大。1931年6月2日,紅軍實現了第一次無線電通報。9月下旬,實現了中央蘇區與上海黨中央的第一次通報。11月7日,第一個文字新聞廣播電臺正式開播,無線電通信成爲紅軍作戰的主要指揮聯絡方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無線電通信事業也正是有了這“一部半電臺” 起家才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強盛。

(內容來源/軍報記者 編輯/沈秈鎣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