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定位:公司定位为充电网公司,而不是简单的充电桩公司。充电桩其实就是一个插头,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充电网就不一样,需要把所有的插头连接起来做成一个系统。简单的充电桩未来需要做电网的扩容,没有上万亿做不出来的。充电网通过做一个群管群控,无非就是大家可能充的慢一点,对电网冲击小。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00万-1亿辆。

三大痛点,只有充电网才能解决这三个痛点:

1、电网冲击:有序充电,动态调整,电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区电网容量做动态分配,把无序的变成有序的充电,多少辆车在充电,车需要多少电,做系统的调控。还有针对园区和企业用户的V2G。

2、用户最关心的汽车安全:电动车80%的故障发生在快充过程。单桩主要依靠车的BMS,BMS无论做的多好,都会有瑕疵。特锐德做了一个独有的两层防护体系,可以读取整个PACK的每个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判断车是否安全。第一道防护是CMS主动安全防护-11个模型,第二道是大数据安全防护,读取车辆的BMS大数据-8个模型+27个维度++23个评分项+修正技术,减少了65%的烧车事故,以后可以逐渐提高到75%,甚至85%,这是充电桩行业最大的护城河,只有特锐德能做到。现在除了上汽都已经开放了数据。

3、桩企的痛点-运维:单桩运维升级的成本特别高,我们做的模块结构,实现了对模块的监控,桩不好用大概率是模块问题,如果有问题,直接更换模块。模块可以热插拔,物业8元+快递8元(当地城市检修中心)24块钱就可以完成了运维工作。扩容只是增加模块就可以,不需要土建。这样就可以这样就把升级的问题打通了,把运维和升级的成本降下去。

三级合伙人:

一级合伙人:第一个母公司,就是特来电:10亿股权融资规划,6-7月做完。

二级合伙人:特来电在各个城市的子公司,合资方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整车厂、电池厂、公交企业、跨行业的(网约车和物流企业等)。三类资源,政府+大B端+小B端,三类合伙人。15-17年主要是做二级合伙人。

三级合伙人:主要是面向小C端,GP+LP的形式来做。1亿元体量,一级合伙人出让股权出去,正在谈,今年下半年会放量。

拿地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充电桩背后就是一个能源管理的网,但是一定要有规模。电力设备稳定的增长,光伏EPC也没有了,没有当主业玩。

与国网公司的竞争关系:

牵涉到体制的问题,B端他们有优势,面向C端用户国网没有竞争力。我们做得好就是给国网做增量。公司所有的桩都已经接入国网平台,只开放静态数据,没有开放动态数据。国网重点是在高速公路上,政治任务,国企布桩还是比较弱的,国网作为服务机构的不是他的强项。国网体制、灵活度差一些。

一、电网未来是会变成是开放式的网络,将会有大量地微网;二、下端全部打通,电器产品和电动车。

箱变和特来电做充电网都是集成的技术:

四层打通,做的一起去。充电网四层:设备层(艾默生300-400人团队)、能源层和控制层(南瑞几十号人)、数据层(浪潮的首席架构师),一共2000号人,1000人做研发。

用电量情况:

下半年网约车物流车放量,Q3出行3万辆车,对充电市场会带来很大冲击,在跟我们合作充电桩网络体系。内部要求24-26亿度电。员工持股激励的对赌条件是未来5年500亿度电,今年22.5亿度,明年45亿度电。下半年车多起来,主要还是天气热,空调用起来,用电量会有较大攀升。

充电运营:

桩是我们自己投资的,收入是电费+服务,成本是电费+折旧+运维。公交充电18年4-8毛/kWh不等,18年平均5毛/kWh的服务费。网约车、出租车服务费5毛钱左右。

设备销售:交钥匙工程,一个厂家一个厂家做的。

共建:销售+运营结合,保现金流。

普天的故障率30%多。

传统的电力设备(箱变+川开):典型的逆周期成长,10-20%左右的增长空间,19Q1有下滑,主要是光伏EPC项目没有了,还有些财务费用增长。西门子国内的箱变都委托给我们做了。铁路基建少了,现在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城铁建设、机场、配网改造、新能源并网等。

上市公司发一期ABS,10个月,6-7%的利润。

投建成本:低压投建成本8毛,高压1.2-1.3毛/W。

股权质押:现在8%,实际70%,20年降到70%,21年降到6%。

功率利用率:充电量/功率*24小时;现在全公司平均下来7-8%。取掉充电桩销售这部分,大概10%就能达到盈利平稳,现在新投的大致都在15%。功率利用率理论上是动态的,理想的15%,两到三年就回本了。

12万根桩,慢充桩一半以上。

设备销售去年7.5亿,今年目标15亿。费用参考今年1季度。11.3亿度里去年只有一半的量是可以收到服务费,6亿度电,3亿服务费+3亿电费;19年12亿度电,6亿服务费+4亿电费。

设备端的主要竞争对手:许继、南瑞、万马、奥特迅、易事特。

模块主要供应商:中恒,台达,盛弘股份(作者:调研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