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媽媽

週末,幾個媽媽帶着自家小朋友相約戶外活動,孩子們在活動場地玩得不亦樂乎,老母親們圍聚一邊聊得不亦樂乎。

突然,閨蜜小芹噌地站起身來,衝着活動場地裏的孩子大喝一聲:“XXX,你給我下來!”

急得小芹立馬跑過去制止:“XXX,你給我下來,聽見沒有!”

滑下來的孩子,被小芹抓個正着,剛纔不聽話的一幕,更是氣得小芹當衆發了飈:“你怎麼回事啊?這樣做很危險知不知道?你……”

好奇的小朋友紛紛圍聚過來,小芹的兒子似乎也很惱火,小臉漲得通紅,衝着圍聚過來的小朋友白眼怒懟,他的脖頸不由微微昂起,做着無聲的反抗。

眼看着母子倆僵持不下,直到我們勸回了小芹,安撫了孩子之後,才平息了他們母子間的這場矛盾。

一整天下來,原本輕鬆的戶外活動,小芹卻時不時用高分貝管束着她家兒子,然而效果卻是甚微,小芹無比鬱悶:

我都快吼破了嗓子,可這孩子,怎麼還是不聽話呢?

孩子不聽話,父母容易急;一着急,難免分貝加強。

父母本意是想用提高音量的方式警告孩子,結果卻常常是: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爲什麼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

父母其實除了吼,沒拿他們怎麼樣,於是膽子也越來越大。

正因此,家長每吼一次,孩子每接受一次“強刺激”,不愉悅的情緒逐漸在孩子心裏蔓延。

直到最後,孩子極度反感,表現出逆反現象:家長越吼他,他越不聽話。

在家長狂風暴雨式的責罵聲裏,孩子壓根就沒有把家長的話聽進心裏去。

他們或許只是默唸着:罵完了嗎?快點結束吧。

所以,一等到家長訓斥結束,質問孩子:“你以後還這樣嗎?”

家長頭一點,孩子也就轉身歡野似地玩去了。

至於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孩子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孩子不聽話,吼來管教他。

你都不知道,“吼孩子”原來殺傷力那麼大。

國外有個大叔,針對語言威力做了一個測試。

30天后,每天都輕聲細語,溫柔以待、給予讚美的綠植長勢喜人;

語言攻擊居然能夠摧殘一盆植物,何況是活生生的孩子?

這樣的結果令人後怕,原來家長不經意間的語言暴力,正一點一滴傷害着孩子身心。

語言暴力導致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以及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縮小。

這是因爲,孩子的大腦正處在發育狀態下,長期生活在父母的苛責裏的孩子,會讓孩子情緒壓抑,其大腦也會爲了適應環境而選擇“求存模式”。

有一位寶媽曾跟我提到過她3歲的女兒,孩子特別膽小,無論她去哪裏,孩子都要跟在後面。

這位媽媽說,自己是個暴脾氣,因爲生活壓力,孩子平時表現一旦不如意,她就會勃然大怒,吼是常事,氣急的時候,忍不住就會動手打孩子一頓。

“媽媽,你以後不生氣了好不好,我一定會學得乖乖的!”

女兒的話,讓這位媽媽心痛不已,原來是自己平日對孩子的言行,帶給她那麼大傷害。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常常情緒不可控,孩子終日生活在驚恐中,因爲缺乏安全感而變得膽小、自卑、懦弱、甚至成爲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父母習慣用大吼大罵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不良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

當孩子的內心積聚了諸多負面情緒,終有一天,他也會學着父母的樣子,尋找其他目標進行行爲發泄,由此養成攻擊性行爲,甚至爲成長埋下暴力、犯罪的種子。

被訪的6個孩子,無一例外都提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他們長期深陷在父母的言語攻擊中:

豬腦子、沒用的傢伙、廢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怎麼不去死……

這些言語攻擊到最後變成了孩子手裏的兇器,在花一樣的年紀,卻在牢獄裏進行改造。

1.管教孩子,是夫妻倆共同的事

我們常常也會聽到孩子在抱怨:我的媽媽總是大吼大叫。

在很多家庭中,媽媽幾乎承擔了一個家的責任,既要工作,又要家務,還得帶孩子。

身兼數職的媽媽不是超人,媽媽也會疲憊,也容易心累,媽媽情緒不好,其實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2.批評孩子,請就事論事

3.傷害孩子,學會道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