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白這個“怪味天才”,既會玩劍,又會養仙鳥,可謂是周身刀張張利。這一篇,我們開扒李白的另一 奇事,那就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賣身葬友”。

唉,這也太有煽情效果了吧?只聽說有美女“賣身葬父”什麼的,有時候居然還是赤裸裸的騙錢騙物騙心而已,這古代第一文壇高人李白又唱的哪出戏?居然玩起了“賣身葬友”的把戲,這難道又是另類炒作?

果然是炒作滿天飛啊,不論古今,只要達到目的。

那麼,李白的“賣身葬友”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這就牽涉到了李白青年時期轟轟烈烈的“黃金年旅遊”了(羨慕死大唐詩人了,總是能詩意地“生活在別處”,李白如此,和李白惺惺相惜的杜甫也是),也就是指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把泰山光榮踩在腳下的那年),李白出蜀(做宅男久了也厭了),開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偉大人生壯遊,“煙花三月下揚州”多爽啊。

這次,他沿長江到了江陵,到金陵,到姑蘇,一個個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地方都被他遍訪,反正就是和狐朋詩友“繫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爽得不能再爽了,與此種“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暢快淋漓相比,爲了一點蠅頭小利而進行的官場困守,那簡直就是一種自殘,白白糟蹋時間也,原來“政治白癡”李白還是最有生存智慧的傢伙,他賺足了一個非常享受而有意義的青年時期,趁年輕把一切錯誤都玩掉。難怪欣賞故都的秋天的郁達夫也說“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與快意人生相比,一官半職又算得了什麼?連命都可以抵上了。反正官場少了一個稱職的官而多了一個文化巨人,這怎樣說都值了。

當然,蘇東坡也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當時的快樂李白在旅途中,居然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就是在岳陽興高采烈地泛舟八百里洞庭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忘乎所以時,李白的四川旅伴吳指南沒有預兆地突然暴病身亡(一說是被人毆打致死,以李白那種縱情任俠的古惑仔性格,估計打架鬥毆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呀,這還真是不好玩啊,人命關天,“爲任俠,輕財重施” 的窮酸李白,又身處異鄉視錢財如糞土經常無故分錢給人花,好像特意做大學生式“生存體驗”的款式,此時當然也是囊中羞澀,除了悲痛萬分,竟然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唯有“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慘兮兮了。

所以說“沒什麼別沒錢”啊,這處理屍體也要錢嘛,於是連賣身葬友的心思都有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像死了最親的人一樣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以引起圍觀者的同情既而幫助他,說是賣了他當牛做馬也要爲朋友入土爲安了。

果然大家被他的傷心欲絕的表情和哀求之心感動得也流了眼淚,合力一起和李白把吳指南先葬於洞庭湖邊,待東遊有條件之後,他又折回來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也算是十分有情有義的人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那時候強忍失友之痛的李白一到廬山,文思如瀑布噴湧,立馬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簡直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偉大豪情,佩服之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