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一切產業都圍繞互聯網轉,但是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鮮有人去梳理,阿里巴巴CTO王堅說過“不瞭解互聯網的歷史,就談不上互聯網創新”。

世界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有吳軍的《浪潮之巔》進行了非常精彩的梳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上半場有林軍《沸騰十五年》,下半場進入巨頭時代,所以吳曉波這本《騰訊傳》算是已騰訊爲主線結合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寫成的“中國互聯網近代史”。

整體來說本書敘事還是比較精彩,畢竟吳曉波功力在那。但是相比《浪潮之巔》缺乏分析深度,相比《沸騰十五年》缺少翔實八卦,更像一本騰訊的一本軟文,吳曉波也說這是騰訊主動找吳曉波定製的一本傳記。

吳曉波在整本書裏面用凱文凱利失控和進化論的觀點梳理、分析了騰訊帝國的崛起,並提煉出了下面的“馬化騰的七種武器”,但顯然這是對爛大街的“互聯網思維”的歸因。一個公司的成功,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外部環境因素,我們總喜歡歸因到某個英雄或某套理論。吳曉波自己也曾主張,成功難以複製,但是失敗卻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所以纔有代代表作之一的《大敗局》。

但是在這本書裏到處都是騰訊成功的記錄與探索,失敗之處則輕描淡寫。此外,騰訊最著名的特點就是“山寨”,這點也被吳曉波淡化處理。還有,吳曉波對騰訊正在的戰略佈局並沒有摸索清楚,只是宏觀的翻翻而談,近年來的戰略佈局需要查看騰訊的收購與投資譜系才能模式清楚,吳曉波沒有做實屬一大遺憾,所以我自己想補充幾點作爲本書的增補包。

騰訊的山寨

我們先來看看最著名的山寨,騰訊早期QQ靠山寨OICQ起家,此後可謂一路山寨過來,其實通讀騰訊的整個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騰訊其實一直都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儘管有做規劃,但是太多規劃之外的動作),如今這已經成爲互聯網公司標榜自己和傳統公司區別的一大特點。

騰訊的崛起主要靠模仿,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什麼火,它就模仿什麼,從即時通訊工具QQ模仿OICQ,到門戶網站騰訊網模仿網易搜狐,到電商網站拍拍模仿淘寶,到搜索模仿百度,到社交網站朋友網模仿人人網,到騰訊微博模仿新浪微博,到各種山寨遊戲,直到今年的直播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騰訊其實較少做真正的創新者,更多是做跟隨者,讓別人去創新,然後藉助自己巨大的流量和資本優勢,模仿超越,這個戰略在騰訊的發展過程中屢試不爽。

直到近年來,尤其是騰訊通過微信搶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加上引入職業經理人劉熾平,加上國內版權意識的萌芽和法制的完善,騰訊的也開始從山寨,轉向收購和投資來實現戰略試錯和戰略佈局,不再什麼都自己做,不再以天下爲敵。

騰訊的潰敗

騰訊什麼都模仿,儘管有流量和資本的優勢,但是也並非所有的都成功,但是,這種大量試錯是符合進化論思維的,成功並非規劃出來的,而是通過大量的試錯成本爲代價摸索出來的,所以騰訊的犯下的錯誤也非常多。

騰訊模仿失敗的產品太多了,其中最近的可能要算電商、搜索和微博,騰訊很早就開始涉足電商,做拍拍和後來的QQ商城,到後來收購易迅,其實在把京東整合到微信的時候,導流效果也是極差的。

當年微博的時候,可以說引起整個互聯網2.0(互動網絡)時代的恐慌,每個巨頭都試圖跟進,但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微博雖然以“微”開頭但是並沒有專注在移動端,新浪的媒體基因也註定微博是一個媒體平臺而不是社交平臺,早期的大V策略是興奮劑,也成爲後來致命的毒藥,偶然機會,廣州張小龍的微信拯救了騰訊真正宣告互聯網3.0(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騰訊成功的背後太多的偶然。

偶然背後的必然

騰訊能走到今天真的純屬偶然,比如早期抱住中國移動的大腿和後來的微信的誕生,很多次騰訊差點掛掉,很多次差點賣掉,又很多次遇到了風口,但這些偶然中間,又有許多必然,必然來自於哪裏?時代趨勢與試錯。

時代與試錯

所謂風口,就是時代的趨勢,騰訊的崛起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一方面是中國的社會環境(這個分析起來太大有機會再說)。另一方面騰訊非常擅長把握時代的趨勢,騰訊真有這麼神嗎?能洞察時代先機?

當然不是!

騰訊靠的是試錯,讓別人先試錯和自己大規模試錯。

一旦別人試錯發現一個好的模式或產品,騰訊迅速跟進,讓別人負責試錯,自己跟隨,其實商業世界裏經常都是這樣,成功的往往不是第一個創新者,所以不要過分迷戀創新,把一種創新適應、推廣、落地纔是競爭力,太過超前的想法、產品都會死得很慘。

除了讓別人試錯,騰訊自己也大規模試錯,只有聽說某個風口,騰訊迅速跟進嘗試,騰訊失敗也很多,但這是避免錯過風口最好的辦法,我啥都做,總不會錯過了吧。

馬太效應

歷史是成功者書寫的,在中國這個功利主義的世界,成功者身上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原諒。

互聯網世界是個贏家通喫的世界,以往說5%公司壟斷95%的市場分額,移動互聯網時代馬太效應更爲明顯。成功的優勢不斷積累和放大,騰訊成爲了今天的巨無霸,構建了一個且帝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