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結婚真是倒黴。”

每次吵架,這句話就會引爆夫妻之間的和諧。


爲什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最後都能上升到對關係的否定呢?


或許,不停地抱怨,來自於那個不被滿足的“內核”。


這個不被滿足的“內核”,讓我們充滿了攻擊性。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相愛相殺呢?


不妨看看今天的這篇文章,與你共勉。


01

老公買菜回來,一邊氣喘吁吁的走進廚房。一邊發着牢騷:“那麼貴的菜,居然給我摻進來這麼多爛的,真是黑心賣家。”


我一聽他牢騷滿腹就不耐煩的回他說:“那你不會自己挑一下麼?!人家給你啥你就要啥啊?”


他頓了幾秒,扯着嗓子就兇起來:“你厲害你去買啊!!”

 

女人氣呼呼的跟我描述着這場爭執。


“我不就說了這麼一句嘛,他就兇起來了!我難道說錯了麼?!”


——也許他本來就挺責怪自己沒有把這事兒做好的,你似乎又多捅了一刀。


她沉默了一下,“但是他也沒必要用這種口氣衝我啊!


他每次爭吵到最後,就都要補一句,說跟我過這輩子真是短命,倒黴。你聽聽他的話,有多傷人!”


她憤怒的控訴着:“他在外面人家都評價他幽默好玩,但是跟回到家跟我,他就知道黑着臉!


爲什麼就這麼嫌棄我?!”


說完眼淚開始啪啪的往下掉,咬着嘴脣憋了一會兒,終於哭出了聲音。

 

我看着她,猜測她跟我媽媽的年輕相仿。已經年過半百的她,委屈的就像個小孩。


她哭着說,“這輩子我跟他過的更累!每次吵架就動不動就說跟我結婚是倒了黴。


這話實在太傷人了!”

 

的確,挺累的。


像兩個飢餓又負重前行的人,彼此都給不了對方食物和幫助。

 

的確,很傷人。


這是兩個相互長滿刺的人,一靠近彼此,就扎心一般。

 

也許男人只是想要聽一句:“哦是啊,商家就知道貪圖利益,真讓人惱火。”


或者簡單的一句:“可不麼,看你累的,快歇歇先。”


而女人卻沒辦法說出這樣的話。


當男人暴怒,她感覺到委屈。


覺得自己一心爲家付出了幾乎全部,也不過是想求得對方的一句認可,對方能對自己有一份喜愛。


一件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最後上升到對關係強烈的否定。


失望,沮喪,憤怒,崩潰,羞恥感。一層接一層的襲擊着你。


我們被傷害的,永遠不是某個事件。而是我們的感受。


你是關心我菜買的好不好對不對,還是關心我買的累不累?


02

當你缺乏,你也無力給予

我們爲什麼沒辦法去關懷對方的感受,說出基本共情對方的話語,而是用這樣敵意的攻擊?


101防禦機制裏,描述【敵意的攻擊】這個防禦機制的時候,提到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男士在治療中說,當他的妻子穿了一件性感睡衣上牀時,他生氣的奚落她是穿着妓女服,這個評論使得他的妻子非常惱火。

以至於走開了並獨自睡在客房裏。

在這件事裏,他對妻子敵意的攻擊。


是無意識的企圖把她推開,以避免他對親密和性功能的多重焦慮。

當我們沒有能力去親密,就會選擇用敵意來拉開距離。

 

在親密關係裏,不帶着覺知的話,不久之後,都會變得愛恨交織。


愛可以瞬間就變成惡意的攻擊和情感的敵對。


愛給予你的痛苦,是和歡樂是一樣多的。


當積極與消極之間失去平衡的時候,消極和毀滅性的情感週期就會越來越頻繁的出現。

曾奇峯老師說:當男人在婚姻中只講對錯的話,是把妻子當成了機器。


忽視了妻子作爲人,還有不那麼理性的浪漫的需求。這是對“浪漫”的一種防禦。


對女人而言也同樣,在婚姻裏講對錯現在已經不是男人的專利了,女人講起來也是滔滔不絕的。


當我們用頭腦談對錯的時候,就能迴避掉自己內心不能表達出來的需要。

 

當我們的感受一再的被忽視,被否定。我們就開始累積抱怨和委屈。


這個雪球會越滾越大,以至於你忘記了最初那個雪球小小的內核是什麼。

 

不停的抱怨是因爲你不想看到自己那些得不到回應的願望中的,丟臉而幼稚的特性受到照顧和縱容。



溫尼科特說,沒有單獨存在嬰兒。


一個嬰兒的存在,首先是有一個媽媽。


我們在媽媽的眼裏,得以確認自己是一個嬰兒。我們從媽媽的眼裏去確認自己是否可愛。

 

當我們和愛人在一起,我們希望從他的眼裏,確認自己是否存在,是否可愛。


而這個被你認爲是“丟臉的幼稚”的需求,就是雪球的內核。

 

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是有價值的,珍貴的,值得擁有想要擁有的,獨一無二的。


但養育者讓我們失去了這個原本的自戀,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很多缺點感到羞恥。


深深的爲自己的不夠好而羞愧。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本身就是內在一切具足的狀態。是養育者賦予了我們【無價值感】。


【無價值感】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被賦予的。


【有價值,內在一切具足】,纔是天然存在的。

 

當對方對你質疑,不接納的時候,你的【無價值感】以及自我意識中固有的恐懼/痛苦和缺乏感就都會浮出水面。


關係本身是不會造成痛苦的,它們只是將已經在你內在的痛苦激活了。


03

如ta所是,非如你所願

李雪的書裏,有一句特別棒的話:“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雖然這句話是針對親子關係說的,但同樣適用於親密關係。

 

愛人對你的不認同,激活了你內在的自我攻擊。

 

自己不能達到的要求,把要求向外投射,就會對對方要求變得苛刻。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和哥們一塊去打麻將,兩個人都輸了,他哥們的媳婦會說,“今天手氣這麼不好,下次說不定就扳回來了。”


而他的老婆只是破口大罵:“叫你不要去打麻將!就是不聽!你是嫌家裏錢多啊?!”


他說他特別羨慕他哥們,能有這麼好的媳婦。


當我們羨慕他人,希望對方能成爲我們想要的那種人的時候,其實就在逃避面對當下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


你不想面對你面前這個人本來的樣子,你希望他成爲別人。

 

我們都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客體關係,是因爲他們能提供穩定的共情性回應。


【共情】是什麼?它不是廉價的安慰,是進入你,瞭解你。


是放棄改變對方的意願。

 

真正的尊重,就是允許他人以他們的本來面目存在。


當一個人不能做自己的時候,也不能允許別人做自己。


但我們只有真正的做自己纔會有力量,自己有力量纔能有愛去反哺他人。


當你做好了做自己的準備,你就不會再害怕失去誰。


04

寫在最後

我的紅顏知己說了一句驚人名言:“愛的匱乏限制了我們對人生的想象力。”


我們常常說,因爲我們缺愛,所以沒有安全感。


也許是我們本末倒置了,是因爲我們拿不出愛,我們纔會有龐大的不安全感。


你自己不願意先拿出來,對世界的投射纔是無愛的。

亞隆說: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

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我們就只是利用他人作爲對抗孤立的一面擋箭牌而已。


只有當人可以活得像一隻老鷹,不需要任何觀衆,才能愛慕地轉向另一個人。

只有在那個時候,一個人才能去關心另一個存在的生長。

“是過還是不過,是改變他人還是改變自己,是繼續愛還是不愛?”


當我們陷在二元對立的悖論的維度裏時,給什麼答案都是錯的。


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跳出現有的維度,以愛的方式前行,用愛來包容所有不足。

得到愛的唯一手段,就是愛。


當我只是作爲真實的我自己存在着,當我面對愛人,真實的敞開,我就像一個管道,愛將自然的經由我,流向對方。


而當愛出現,一切困難就都不是困難。

“和你在一起,你是我的戰友,因此我想念你。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着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愛你就像愛生命》

                                           

原作者名: 蘇金剛

轉載來源: 胡慎之(ID:hushenzhixl)

轉載原標題: 想跟你過一輩子,但愛你很累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