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作为从一位要饭娃一步步登上至尊皇位的“土皇帝”,朱元璋在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一层特殊的身份也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由于自己的长子兼太子朱标不幸早逝,朱元璋不得不立年幼的朱允炆为太子。为了给后继之君铺平道路,朱元璋便开始大肆杀戮功臣良将。

其实朱元璋并非是从朱标死后才开始杀戮功臣的。几十年的荣辱沉浮,朱元璋可谓是看尽了世间的冷眼嘲讽,受尽了欺凌折磨,所以他尤为在意别人对他的称呼和评价,忧患意识极强。建国后,他更加担心那些曾经随同自己打天下的将军臣子持功自傲,目无法纪。另外他也害怕树大根深,长此以往后继之君将很难掌控他们。所以朱元璋想方设法将曾立功的将军罢官,同时废掉丞相职位,加强中央集权。

之后,朱元璋感到罢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隐患,此时他已经暗起杀心。洪武三年(1370),刘伯温因为诬陷而回京谢罪,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宰相胡惟庸胡乱捏造罪名强加在刘伯温身上。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刘伯温更加悲愤,最终死在了京城。公元1390年,借助“胡惟庸案”,朱元璋更是开始大杀四方,一举处死了3万余人,这场风波的绞杀行动直到数年后还未平息。其中曾经陪同他一起出生入死几十年的李善长也被他处以诛九族之罪,被连根拔起。

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暴戾就更加的明显,性格愈加残暴。他触手所及,几乎都是血流成河。但是在这一场场的肃清运动中,唯有一人始终没有受到牵连,甚至还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他就是明朝开国的第一元帅——汤和。汤和从小便和朱元璋认识,后来更是早于朱元璋进入军队,因为他处事谨慎,为人谦和有智慧,所以很快便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后来更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朱元璋喜爱。

建国前,朱元璋就把汤和的位置排在了仅次于自己的第二位,军中的大事小情从不避讳汤和。建国后,朱元璋更是对汤和大加恩赏,黄金,布帛等物品对汤和来说是司空见惯。在他生病时,朱元璋亲自前来慰问,甚至不顾皇帝尊荣,为他喂食汤药,甚至在汤和告老还乡后多年后还被朱元璋任命为大将军抵御倭寇侵袭。在朱元璋的众多武将兄弟中,能征善战者不乏其人。但汤和却是其中唯一一位未受任何案件牵连且让朱元璋放心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汤和的高情商。

汤和情商极高且看人很准。在朱元璋尚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时候,他就认定朱元璋是一位能成大事的人。他极其照顾朱元璋的自尊心,奉朱元璋为大哥,凡事认真听从朱元璋的意见,给予他足够的自尊。汤和为人还十分谦虚,从不贪功冒进,也从不持功自傲,目无法纪。朱元璋称帝后,他看出了朱元璋的担心,便主动辞官归隐。他还每年回京述职一次,以打消朱元璋的担心。他为人和善,也从未搅入任何党派争端,与同僚相处也很融洽。

汤和的所作所为,让他在风云动荡,杀机四伏的大明宫廷中立住了跟脚,且最终能够全身而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的这种待遇和洪武时期的其他臣子对比起来算是最好的一位了。其实汤和的这种处世风格对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有时一个人太过于锋芒毕露也许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懂得适当地收敛有时会显得更加重要。

小伙伴们,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