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家布賴恩-布赫爾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早期恆星利用氫和氦形成較重的元素,一般情況下,氦在熱核反應中會形成碳和氧,在恆星燃燒盡核反應物質後,其核心會通過碳融合產生更重的鎂元素,最後進入超新星爆發,形成更重的元素。爲了準確研究這些早期恆星的元素丰度信號,科學家希望對它們的核反應機制進行建模分析。

在恆星燃燒盡核反應物質後,其核心會通過碳融合產生更重的鎂元素

  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出現後宇宙有了第一縷可見的光線,因此第一縷光線不僅具有宏觀上的意義,也具有圍觀粒子方面的研究價值。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宇宙第一批恆星留下的獨特化學指紋,這也是我們首次在早期宇宙恆星中直接探測到這一信號,重要性指向了第一批恆星所發生的重要核反應。

  通過這一研究,科學家能夠對宇宙第一批恆星的物理化學特性有所掌握,可進一步發現宇宙元素誕生的奧祕。宇宙第一代恆星形成於大爆炸之後的4億年左右,而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大爆炸之後的4億年左右,宇宙中的恆星開始進入初級核反應階段,原初核合成能夠讓氫和氦形成更重的元素。

  科學家布賴恩-布赫爾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早期恆星利用氫和氦形成較重的元素,一般情況下,氦在熱核反應中會形成碳和氧,在恆星燃燒盡核反應物質後,其核心會通過碳融合產生更重的鎂元素,最後進入超新星爆發,形成更重的元素。

  爲了研究早期恆星的行爲,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那些古老的長壽恆星。爲了準確研究這些早期恆星的元素丰度信號,科學家希望對它們的核反應機制進行建模分析。早期恆星通過碳聚變反應形成鈉和鎂這樣的較重元素,即兩個碳12在覈反應中形成鎂和一箇中子,這些元素會在恆星內部積累,形成下一步的爆發進行積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