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拜年、贴春联,送祝福,成了一件最大的事儿。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绝句,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前面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说家里除夕的景象。

明兵部职方郎中陆容的《菽园杂记》中曾记载京城堵车都弥漫着送礼的味道。

“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可见,过年、拜年、走亲访友、送祝福是多么重大和讲究的一件事情。

此为清代同治皇帝的四个字,端庄工整

一、古代拜年如何发“微信”

这拜年的事在唐朝,基本都要亲自去。

到了宋朝士大夫圈里,经常就是写个贺卡的事:好些士大夫文官里,春节社会活动太多,拜年也就顾不上。经常就派家人带着自己的“名剌(là)”,也就是贺年片,上面写上新春祝福,跑人家府上一送,算是心意到了。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快捷、方便、实用,易于被人接受,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体现了社会文明,因此被广泛应用,乃至今日人们仍在元旦和春节用贺年卡来传递友谊,联络感情。

既然“飞帖”可拜年,那么,由谁来接受“飞帖”呢?人们不可能总是站在门口等待。持名刺的佣仆因为任务繁多,不可能也不适宜进入人家家门。为此,就在门前的墙壁上糊上一红纸袋,上面写有“接福”两个大字,持名刺的佣仆到此不用敲门,将“飞帖”插入“接福”的红纸袋即可离身。

这种新型拜年方式,后来也越来越多被人接受,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好些高官家门口,每逢过年都在门口挂红纸袋,用以接受贺卡。别管人来不来,这心意到了,就是福气到了。如此拜年方式,很像今日群发微信!

这种名刺是用一种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的纸片,上面写着受贺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贺新年的吉利文字,以此代为拜年。

此为慈禧太后的福字

但别看方式很快捷,放在好些认真的士大夫这边,“名剌(la)”却要非常讲究:都是两寸宽三寸长的梅花纸裁成,上面写上名字与贺词,而最讲究的却是贺词,越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哪怕对方和自己关系远,这事也绝不能马虎,必须得是自己原创的好词,而且每一封“名剌”,讲究的就是一家一个样,绝不能和别的重样。数落一下他们的朋友圈,就知道写起来多烧脑!

二、最溜须拍马呕心人的拜年帖居然来自苏东坡

按照宋朝惯例,地方官员除非任期已满或奉有特诏,不能离开任职所在地一步,所以到了冬至和春节期间,他们没办法亲自进宫,但是却要给皇帝写贺卡,并将贺卡提前半月寄到京城。换句话说,宋朝地方官员是通过寄贺卡的方式为皇帝拜年。

嘉庆皇帝的福字很花哨

贺卡有固定格式,全是用四六骈文写成的猛拍皇帝马屁的吉祥话,读起来非常肉麻。比如说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知府任上寄给宋哲宗的新年贺卡就有“溜须拍马”之嫌。

他写道:

月临天统,首冠于三正;气应黄钟,复来于七日。君道浸长,阳德光亨。恭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仁孝遍物。垂衣南面,天何言而四时成;问孝西清,日将旦而群阴伏。蛮夷奔走,年谷顺成。岂惟四海之欢心,自识三灵之阴赞。臣祗应诏命,恪守郡符,身虽在江湖,颜不忘于咫尺。敢同率土,惟祝后天。

在这份贺卡中,苏东坡夸哲宗“清明在躬”、“仁孝遍物”,“蛮夷奔走”、“年谷顺成”,既英明神武,又仁厚慈爱,自从登基以来,将西边的西夏跟北边的大辽收拾得服服帖帖,国内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多得吃不完。

写这种贺卡的时候,苏东坡未必是出于真心,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过分虚伪、过分肉麻,可是他还不能不写,因为每一个地方官员都要写,不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咸丰皇帝的福字,很特别

三、清代皇帝老儿写福寿是“显摆”

到了清代,皇宫里过年的秩序一般是这样的。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刚刚亮的样子,文武官员就要齐聚太和殿广场给皇帝老儿拜年贺喜。这个时候,广场上排列着种种仪仗乐器,庄严肃穆而又热闹非凡。早上七点时分,皇帝老儿登上太和殿的宝座,众位官员按照自己的级别一一坐好位置并下跪朝拜。此刻,会有两名大学士宣读新年贺词以及去年的年总结。读完后,众臣子再跪拜,然后由皇帝赐茶赏座。喝完茶后,给皇帝拜年也几乎到了尾声。这个时候,皇帝老儿会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荷包分发给身边的宫女和太监。

有时皇帝也会写几个大大的福字,赐给身边的重臣。据说乾隆皇帝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去寺里拜佛,然后重回宫里写福字。乾隆皇帝写的第一个福字一般都不会送给臣子,而是永久的保存,大有永远保留住福气的意味在里面。此外,皇宫过年跟民间也一样,也会燃放鞭炮以及贴春联等等,但与民间不同,古代宫廷的春联都是采取挂的形式,而不是民间的张贴方式。这样的做法如今想来值得提倡,用挂的方式不仅干净,而且可以多次使用,不那么浪费。

乾隆皇帝的寿字,懒得找他的福字,他的字真不咋样。

当官不打送礼的,春节官场送礼的热闹可想而知。小吏送大官,地方官送京官。送礼的借机拉拢感情,行贿买官,收礼的则趁机大捞油水,索贿受贿。中国是人情社会,官场上更是如此,春节拜年则是最佳时机,这是活脱脱的官场现形记。如果当年有人画一幅《春节上礼图》,一定比《清明上河图》更经典。

和珅大名鼎鼎,和珅府前春节送礼排长队俨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凡是通过和珅孝敬乾隆的必须也要给和珅一份。光天化日,行贿受贿,和珅能如此大胆,没有乾隆在背后撑腰断然是做不到的。

再说李鸿章,他也要向上层权贵纳贡,名曰“例钱”,没200万两银子不行,搁今天就是5个亿。1894年春节,农历甲午马年,李鸿章照例纳贡孝敬慈禧太后,礼物既有翡翠马又有银票,祝老佛爷“马上有钱”。可慈禧对李鸿章的礼物越来越看不上,见此大怒道:你这不是要我“钱马上跑”吗?谁知,甲午战争爆发,中方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白白送给日本500亿元人民币,晚清元气大伤。正应了那句戏言:人世间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慈禧太后的福字,有点时尚

四、今天我们送福祝寿,礼轻人意重

当官不打送礼的。亲友节日更不会打送礼的。我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携带一件小小的“伴手礼”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习以为常的事情。礼物不在贵重大小,在于心意。

所以,我们今天选择“送福祝寿”、送“春联”,送“飞天猪”,是很不错的选择。

这里的“福”来自

当代著名篆刻家陆康先生(999-1199元)

可以挂在墙上,可以摆在书桌上,

甚至可以放在床头或者博古架上以图吉利。

这里的“寿”来自

著名书法家刘小晴先生(1199元)

这送给父母双亲,祝他们长寿岂不快哉?

这里的“飞天猪”来自

胡润艺术汇的艺术总监杨建勇先生(168-288元)

附有签名证书哦!

来来来,点开二维码,这些伴手礼一键到你家!

请允许我们提前祝福您:春节快乐!

我们送您一幅光绪皇帝的祝福横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