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過年、拜年、貼春聯,送祝福,成了一件最大的事兒。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絕句,寫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前面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說家裏除夕的景象。

明兵部職方郎中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曾記載京城堵車都瀰漫着送禮的味道。

“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

可見,過年、拜年、走親訪友、送祝福是多麼重大和講究的一件事情。

此爲清代同治皇帝的四個字,端莊工整

一、古代拜年如何發“微信”

這拜年的事在唐朝,基本都要親自去。

到了宋朝士大夫圈裏,經常就是寫個賀卡的事:好些士大夫文官裏,春節社會活動太多,拜年也就顧不上。經常就派家人帶着自己的“名剌(là)”,也就是賀年片,上面寫上新春祝福,跑人家府上一送,算是心意到了。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快捷、方便、實用,易於被人接受,不但節省了時間,也體現了社會文明,因此被廣泛應用,乃至今日人們仍在元旦和春節用賀年卡來傳遞友誼,聯絡感情。

既然“飛帖”可拜年,那麼,由誰來接受“飛帖”呢?人們不可能總是站在門口等待。持名刺的傭僕因爲任務繁多,不可能也不適宜進入人家家門。爲此,就在門前的牆壁上糊上一紅紙袋,上面寫有“接福”兩個大字,持名刺的傭僕到此不用敲門,將“飛帖”插入“接福”的紅紙袋即可離身。

這種新型拜年方式,後來也越來越多被人接受,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好些高官家門口,每逢過年都在門口掛紅紙袋,用以接受賀卡。別管人來不來,這心意到了,就是福氣到了。如此拜年方式,很像今日羣發微信!

這種名刺是用一種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的紙片,上面寫着受賀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賀新年的吉利文字,以此代爲拜年。

此爲慈禧太后的福字

但別看方式很快捷,放在好些認真的士大夫這邊,“名剌(la)”卻要非常講究:都是兩寸寬三寸長的梅花紙裁成,上面寫上名字與賀詞,而最講究的卻是賀詞,越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哪怕對方和自己關係遠,這事也絕不能馬虎,必須得是自己原創的好詞,而且每一封“名剌”,講究的就是一家一個樣,絕不能和別的重樣。數落一下他們的朋友圈,就知道寫起來多燒腦!

二、最溜鬚拍馬嘔心人的拜年帖居然來自蘇東坡

按照宋朝慣例,地方官員除非任期已滿或奉有特詔,不能離開任職所在地一步,所以到了冬至和春節期間,他們沒辦法親自進宮,但是卻要給皇帝寫賀卡,並將賀卡提前半月寄到京城。換句話說,宋朝地方官員是通過寄賀卡的方式爲皇帝拜年。

嘉慶皇帝的福字很花哨

賀卡有固定格式,全是用四六駢文寫成的猛拍皇帝馬屁的吉祥話,讀起來非常肉麻。比如說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在杭州知府任上寄給宋哲宗的新年賀卡就有“溜鬚拍馬”之嫌。

他寫道:

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氣應黃鐘,復來於七日。君道浸長,陽德光亨。恭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仁孝遍物。垂衣南面,天何言而四時成;問孝西清,日將旦而羣陰伏。蠻夷奔走,年穀順成。豈惟四海之歡心,自識三靈之陰贊。臣祗應詔命,恪守郡符,身雖在江湖,顏不忘於咫尺。敢同率土,惟祝後天。

在這份賀卡中,蘇東坡誇哲宗“清明在躬”、“仁孝遍物”,“蠻夷奔走”、“年穀順成”,既英明神武,又仁厚慈愛,自從登基以來,將西邊的西夏跟北邊的大遼收拾得服服帖帖,國內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食多得喫不完。

寫這種賀卡的時候,蘇東坡未必是出於真心,可能連他自己都覺得過分虛僞、過分肉麻,可是他還不能不寫,因爲每一個地方官員都要寫,不寫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咸豐皇帝的福字,很特別

三、清代皇帝老兒寫福壽是“顯擺”

到了清代,皇宮裏過年的秩序一般是這樣的。大年初一這一天,天剛剛亮的樣子,文武官員就要齊聚太和殿廣場給皇帝老兒拜年賀喜。這個時候,廣場上排列着種種儀仗樂器,莊嚴肅穆而又熱鬧非凡。早上七點時分,皇帝老兒登上太和殿的寶座,衆位官員按照自己的級別一一坐好位置並下跪朝拜。此刻,會有兩名大學士宣讀新年賀詞以及去年的年總結。讀完後,衆臣子再跪拜,然後由皇帝賜茶賞座。喝完茶後,給皇帝拜年也幾乎到了尾聲。這個時候,皇帝老兒會將自己早已準備好的荷包分發給身邊的宮女和太監。

有時皇帝也會寫幾個大大的福字,賜給身邊的重臣。據說乾隆皇帝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去寺裏拜佛,然後重回宮裏寫福字。乾隆皇帝寫的第一個福字一般都不會送給臣子,而是永久的保存,大有永遠保留住福氣的意味在裏面。此外,皇宮過年跟民間也一樣,也會燃放鞭炮以及貼春聯等等,但與民間不同,古代宮廷的春聯都是採取掛的形式,而不是民間的張貼方式。這樣的做法如今想來值得提倡,用掛的方式不僅乾淨,而且可以多次使用,不那麼浪費。

乾隆皇帝的壽字,懶得找他的福字,他的字真不咋樣。

當官不打送禮的,春節官場送禮的熱鬧可想而知。小吏送大官,地方官送京官。送禮的藉機拉攏感情,行賄買官,收禮的則趁機大撈油水,索賄受賄。中國是人情社會,官場上更是如此,春節拜年則是最佳時機,這是活脫脫的官場現形記。如果當年有人畫一幅《春節上禮圖》,一定比《清明上河圖》更經典。

和珅大名鼎鼎,和珅府前春節送禮排長隊儼然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凡是通過和珅孝敬乾隆的必須也要給和珅一份。光天化日,行賄受賄,和珅能如此大膽,沒有乾隆在背後撐腰斷然是做不到的。

再說李鴻章,他也要向上層權貴納貢,名曰“例錢”,沒200萬兩銀子不行,擱今天就是5個億。1894年春節,農曆甲午馬年,李鴻章照例納貢孝敬慈禧太后,禮物既有翡翠馬又有銀票,祝老佛爺“馬上有錢”。可慈禧對李鴻章的禮物越來越看不上,見此大怒道:你這不是要我“錢馬上跑”嗎?誰知,甲午戰爭爆發,中方戰敗。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白白送給日本500億元人民幣,晚清元氣大傷。正應了那句戲言:人世間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着,錢沒了。

慈禧太后的福字,有點時尚

四、今天我們送福祝壽,禮輕人意重

當官不打送禮的。親友節日更不會打送禮的。我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攜帶一件小小的“伴手禮”已經成爲家常便飯,習以爲常的事情。禮物不在貴重大小,在於心意。

所以,我們今天選擇“送福祝壽”、送“春聯”,送“飛天豬”,是很不錯的選擇。

這裏的“福”來自

當代著名篆刻家陸康先生(999-1199元)

可以掛在牆上,可以擺在書桌上,

甚至可以放在牀頭或者博古架上以圖吉利。

這裏的“壽”來自

著名書法家劉小晴先生(1199元)

這送給父母雙親,祝他們長壽豈不快哉?

這裏的“飛天豬”來自

胡潤藝術匯的藝術總監楊建勇先生(168-288元)

附有簽名證書哦!

來來來,點開二維碼,這些伴手禮一鍵到你家!

請允許我們提前祝福您:春節快樂!

我們送您一幅光緒皇帝的祝福橫批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