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南部,東起察隅,西至門隅,南達“麥克馬洪線”附近 ,北至雅魯藏布江的廣大珞瑜地區 ,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地最爲集中。

  珞巴族在西藏境內(能夠普查到的)的人口只有約3000人左右,還有60萬人生活在“麥克馬洪線”以南。

  “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爲“南方人”。珞巴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珞巴語。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愽嘎爾部落方言在珞巴語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珞巴族包含了 20多個不同稱謂的部落。他們都是珞巴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但是珞巴族卻沒有本民族創制的文字,長期保留着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現在藏文、漢文是流行在珞巴族地區最普遍的文字。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棧橋、過獨木、爬“天梯”、飛溜索、穿藤網,是珞巴族的交通絕技。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

  傳統的珞巴族木屋是最能代表珞巴族的房屋特色建築之一。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四周用圓木層層壘起 ,屋角銜接處呈壁桁式 ,非常堅固結實 ,屋頂的兩側坡度比較平緩 ,上搭薄木板 ,再壓上一層層石頭。

  樓有三層,底層圈豬關牛,中層住人,頂棚上堆放農具、農副產品及食物和竈灰等。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珞巴族的建築樣式變得豐富起來,也不再拘泥於傳統。

  珞巴族的木屋在門閂旁邊的牆上開一個小孔 ,外出時可將手從孔中伸入把門閂閂上。由此可見,珞巴族人民風極爲純樸,房屋的門主要是用來防止牲畜進入之用。全家的貴重物品置於內但不上鎖,也沒丟失現象,真不愧爲“不上鎖的民族”。

  珞巴族的傳統飲食是玉米和雞爪谷,除此之外還喫大米和蕎麥。酒是他們最爲常見的飲料,一般喝的是玉米或雞爪谷釀製的水酒。村民平時不怎麼喝酥油茶,但是家中來客人就要用酥油茶敬茶。

  珞巴族的民族服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珞巴族男女都喜歡佩帶裝飾品,男子戴手鐲、竹管耳環、項鍊,腰間掛弓箭、長刀等物。

  婦女特別喜歡佩戴五顏六色的項珠,再加上手鐲、耳環、銅鈴、銀幣、鐵鏈、小刀、火鐮、海貝等飾物,有十幾斤重,並被視爲家庭財富多寡的標誌,不可缺少的嫁妝。

  作者:陪你聊世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