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魚也稱爲彩鯛、花羅漢等,英文名Rajsh Cichlasoma(意爲慈鯛帝王,由馬來西亞漁業局取名)。

羅漢魚的起源至今仍是衆說紛紜,難以定論。但是通過分析它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它至少應由5種慈鯛科的魚類種間雜交而培育出來的,分別是青龍虎、九間波羅、紫紅火口、金錢豹、金剛鸚鵡。

原創第一代羅漢魚被叫做青龍虎,它的雄魚頭部微隆,體型線條寬闊流暢。改良後的羅漢雖然還保留着青龍虎的特色,但各方面已經大爲改觀,尤其是頭型更具看頭,寬闊的體型,色彩和花紋的表現度更佳,額珠高聳、飽滿,非常惹人喜愛,其體長體高比例更加接近於1:1,身上的金點、花紋和顏色更加漂亮,額珠以水頭居多且更加飽滿,更具靈性,與人的互動性更強。

我國早年養殖的羅漢魚主要爲一些原始品種和隨機配對繁殖出來的,由於對羅漢魚的認知水平不高,因而沒有取得顯著成果。通過一些商家和業內人士的推廣,短短几年的時間,在中國已經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羅漢魚除了威武雄壯的王者氣勢,豔麗奪目的動人色彩,具有人性化的可愛外形。羅漢魚的審美與鑑賞,不應只從單一角度觀看,而是以魚體各部位的勻稱與整體比例的綜合,多個層面的考量來決定,短身高背,軀體厚實,泳姿優雅,與人玩樂,對比強烈,光豔照人,均勻密佈,耀眼閃爍,花紋銀線包裹,厚重清晰,頭部高聳挺立,盈滿碩圓,滿目靈氣,目光如炬,完整寬闊,張如揚帆。

羅漢魚的頭部是整體視覺感觀的重點。對成魚的要求是要有一個渾圓、高高隆起的頭(也就是額珠),而隆起的頭不是越大越好,需配合體型均衡的成長,必須是渾圓而不能有凹凸不平及過於向下垂的現象。從正面觀看時,頭部應左右平均且飽滿圓潤。分佈於頭部的黑斑鱗片大小需適當,若能左右對稱更好。而紅點或珠點,也必須平均分佈於頭部,而無大小不均或出現雜斑。如果紅點廣泛分佈於頭部,且分佈非常均勻,則稱其爲荔枝頭。如果一尾羅漢魚具有荔枝頭,那它的身價也提高了很多。如果墨斑鱗片能形成文字且寓意好,如呈“福”、“發”、“愛”等,則爲上品羅漢魚。

羅漢魚的額珠一般分爲骨頭、肉頭和水頭三種。骨頭摸上去較硬,不會隨着羅漢魚的成長縮小或變大,像個小包,有時會發黑。肉頭摸上去較軟,不透明,它會隨着羅漢魚的成長不斷增大,但遇到驚嚇、患病或水質不良等情況時,則會暫時縮小,直到安定下來纔會恢復到原來的大小。水頭摸上去更軟,感覺裏面像灌滿了水,呈透明狀,水頭也會慢慢長大,但一定比肉頭小。

羅漢魚體高體長(鰓蓋後不含各鰭)比例在1:1-1.5爲佳,略成方形是最美體型。由上方觀察,身體左右平衡、對稱,並且渾厚有肉,骨瘦如柴的體型顯現不出羅漢魚威武的英姿,身體厚實的羅漢魚給人感覺自信有活力,如果搭配上比例適當的荔枝頭,則就是上品了。此外,羅漢魚體型還有元寶型、短身型等,體型比例獨特,爲羅漢魚增色不少,所以也有很多魚友特別挑選體型特異的羅漢魚進行飼養。

羅漢魚發病率低易飼養,生長速度快,成魚重量可達兩公斤以上,體長達30-40 釐米。雄魚越大,頭的隆起就越高、越漂亮,飼養此魚,能給飼養者帶來極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羅漢魚對其它魚類十分兇猛,但對人卻極有靈性。只要飼主來到魚缸跟前,羅漢魚便會親暱地游上前來,與飼主嬉戲玩耍。或迴游,或翻轉,或躺於飼主手中,享受飼主的愛撫。就如貓狗一樣馴服、可愛。但若陌生人也想此般親近羅漢魚,與之玩耍,必會受到他毫不留情的攻擊,輕則留下口印,重則流血不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