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禁放煙花爆竹絲毫不可鬆懈

本報評論員  潘洪其

今日社評

“沒有消費就沒有污染,沒有消費就沒有傷害”,只有依法嚴格強化生產銷售監管,進一步加大禁放力度,擴大禁放範圍,大幅減少煙花爆竹的消費量,才能把煙花爆竹的銷售、生產降到最低,把煙花爆竹造成的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火災和人身傷害降到最低。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近年來,防治大氣污染成爲各界關注的環保重點工作,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導致霧霾加重,使煙花爆竹成爲一大“公害”,越來越爲各界所不容。爲治污減霾,許多地方出臺限放、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或政策措施,普通居民更多地選擇環保、文明的過節方式,主動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正在成爲越來越廣泛的共識和行動。

今年春節是《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實施的第二個春節,北京煙花爆竹禁放版圖再度擴大,五環路內(含五環路)仍實施全面禁放,五環路外在大興區、延慶區、昌平區增劃了禁放區域。今年北京市共許可煙花爆竹零售點37家,比去年減少50家,降幅爲57.5%;煙花爆竹備貨共計4萬箱,比去年減少3.5萬箱,降幅爲46.7%。氣象、環保部門發佈北京春節期間天氣和空氣質量預報時提到了霧霾問題,都沒有特別考慮燃放煙花爆竹的因素,可見在最近幾年加強禁放的基礎上,北京今年春節也有條件、有信心全面做好禁放工作,進一步鞏固禁放治污減霾成果。

不獨北京,近年來全國多地限放、禁放也取得突出成效,春節期間煙花爆竹消費下降明顯。山西臨汾、運城和陝西西安、渭南等地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今年春節,新華社記者在這一帶採訪發現,雖然年貨市場琳琅滿目,但很難看到花炮的影子。在陝西“花炮之鄉”蒲城,2012年全縣有122家煙花生產企業,近10萬從業者,如今花炮生產企業減少至50家,相關從業者銳減至2萬多人。在全國“花炮之鄉”湖南瀏陽,由於近幾年國內煙花爆竹銷量銳減,一些具有出口資質的煙花企業不得不將業務重心轉向國外市場。

上述成績令人欣慰,應當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各地春節禁放煙花爆竹工作必須依法依規繼續發力,不可有絲毫放鬆和懈怠,必須防止出現任何形式的反彈。一方面,從治污減霾的角度看,春節禁放煙花爆竹有必要逐漸擴大範圍,從城市核心區、市區擴充到更廣大的郊區、農村地區,讓郊區、農村地區居民也成爲移風易俗、文明過節的踐行者和受益者。

另一方面,從減少噪音污染特別是減少火災、人身傷害的角度看,各地春節禁放煙花爆竹更需要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近十餘年來,各地加強禁放主要是爲了治污減霾,隨着這方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績,現在應更多關注加強禁放對減少火災和人身傷害具有的重要作用,嚴防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災和人身傷害事故,應當成爲各地春節期間加強禁放煙花爆竹工作的另一個重點。

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指揮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除夕零時至24時,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參加滅火和搶險救援5630起,營救被困羣衆277人,其中共接報火災3333起、死亡12人,相當部分由燃放煙花爆竹引發。就在大年初一凌晨2時許,廣西融安縣大良鎮大良街道一家店鋪發生火災,涉及4戶19人,造成5人死亡。警方初步查明,店主張某未獲經營許可非法經營和存儲煙花爆竹,並在店鋪門口燃放,引起店內煙花爆竹爆炸,釀成人員傷亡慘劇。

無論是爲了治污減霾,還是爲了防範火災和人身傷害事故,春節期間加強煙花爆竹禁放工作,都應當遵循“取消就是解決”的思路。“沒有消費就沒有污染,沒有消費就沒有傷害”,只有依法嚴格強化生產銷售監管,進一步加大禁放力度,擴大禁放範圍,大幅減少煙花爆竹的消費量,才能把煙花爆竹的銷售、生產降到最低,把煙花爆竹造成的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火災和人身傷害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