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早在2015年就引發輿論關注,當時文章作者的導師接收媒體採訪時表示,“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沒必要總去重複一些意義不大的選題,一些看上去另類或小衆的選題往往更值得思考,也會有更多有意思的發現。高建偉導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李亞雄接受採訪時,對該論文頗爲讚賞。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一篇題爲《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引發熱議。有網友“譏諷”:寒窗苦讀那麼多年,還真是研究了個“屁”。也有網友讀後評論稱,看似無意義的被嗤之以鼻的事物,“深究起來,是嚴肅的事”。

不過,根據論文的時間,我們看到這篇論文成文於2007年,是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撰寫。根據校方記錄,該文章不僅順利通過校方答辯,還被評優。

華中師範碩士論文《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引爭議

▲《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論文封面

該文早在2015年就引發輿論關注,當時文章作者的導師接收媒體採訪時表示,“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沒必要總去重複一些意義不大的選題,一些看上去另類或小衆的選題往往更值得思考,也會有更多有意思的發現。”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鄭作彧認爲,論文能否寫好,關鍵在於態度是否端正。在他看來,就算選題高大上,但態度不行,“一樣白搭”;相反,如果學術態度端正,題目“再怎麼光怪陸離”,也一樣可以講成經典”。

華中師範碩士論文《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引爭議

2015年,《北京晚報》曾就此事進行報道。高建偉導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李亞雄接受採訪時,對該論文頗爲讚賞。據他回憶,論文開題時,老師們剛看到這個題目也都覺得很有趣,隨後大家還是從專業角度探討它的學術價值。李亞雄當時表示,高建偉的研究另闢蹊徑,在重複性研究氾濫的情況下,“顯得珍貴”,老師們普遍比較支持。

“答辯效果也很好,還被評了優秀。他(高建偉)文筆很不錯,思路也很清楚。”李亞雄稱,因爲不方便做實際調查,高建偉通過文獻分析、引經據典,把屁的發生學、在不同時代的縱向發展、背後的社會含義呈現出來。“很歡迎這種來源於生活、有人文關懷的選題。”

事實上,近年來因選題獨特而受到大衆關注的論文不少。此前,《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羣的認同與幻想》、《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極其作用機制》等論文都曾引起熱議。這些內容往往非常接近生活,反應社會一些最爲真實的現象,相比於那些空泛與現實沒有太大關係的選題,這樣的內容更具普世價值。

鄭作彧稱,個別學生“過得渾渾噩噩”,寫論文時“選的是最不費腦袋的主題”。“這樣的題目,就算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其實也是空泛的。”鄭作彧稱,對寫論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