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名叫刘询。

刘询出身很高贵,他是汉武帝的曾孙,也是卫太子刘据的长孙,父亲是史皇孙刘进(其母亲姓史)。

(刘询剧照)

然而刘询又是极不幸的。他出生时,正赶上巫蛊之祸。祖父刘据被奸人诬陷,被逼造反自卫,最后兵败自杀。自然刘据的儿女也受到牵连,一个也不得活。唯有刘询因在襁褓之中,汉武帝念他幼小,将他收入监牢。就这样,还没学会走路的刘询,就已经是个罪人了。

然而就算是在牢狱之中,人性的善良还是温暖的。当时的狱监邴吉深知刘据是无辜的,因此特别同情小婴儿刘询。他还专门在监牢找了几个纯善谨慎的女囚抚养刘询。生活虽然不易,但刘询好歹活了下来。

汉武帝年老病重时,疑心病很重。有人跟他说,监牢中有天子之气。汉武帝深恐汉室移主,于是命人将监牢中的囚犯全部杀死。邴吉为了保护刘询,将门户严闭,并说:“曾皇孙在此,清白无辜的人杀死都不应该,何况是皇上的曾孙!”

虽然邴吉遭到弹劾,不过,汉武帝觉得他说得在理,认为这大概是上天在保佑刘询,于是大赦天下。

后来由于监牢的条件实在是太差,好几次刘询病重,不过好歹是挺了过来。经过邴吉三番五次上疏,再加上卫太子一案已经平反,汉武帝同意将刘询交由掖庭抚养。

掖庭也就是后宫嫔妃们所在的地方。刘询离开监狱后,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叫张贺的掖庭令。

(张贺)

张贺本是御史大夫张汤的儿子。张贺有才,与卫太子刘据一向交好,也是刘据家中的常客。由于关系亲近,也受巫蛊之祸,遭到连累。本应处死,但他的弟弟张安世很得汉武帝信任,于是为他求情,这才免除一死,不过却受宫刑成了阉人,被打发到掖庭,做了个掖庭令。

张贺本就感怀卫太子刘据的冤屈,现在看到刘询,不免愈发怜爱他,对他勤心照顾。到他该上学的时候,张贺便“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

刘询此时尚无爵位,不能享受宫中待遇。张贺便自掏腰包解决他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刘询聪慧好学,张贺很喜欢他,常常在自己的弟弟张安世面前,夸赞他的学识和才干。

张安世每次听张贺称刘询为“曾皇孙”,便阻止他,让他不要这样称呼。因为此时的皇帝,是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如此称呼,显然不相宜。

转眼刘询就长成了温文儒雅的翩翩少年郎。张贺心里高兴,张罗着给他娶媳妇。

张贺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孙女,正好和刘询年纪相仿,又生得有姿容,算是男才女貌。

可是张贺才提出自己的想法,已经是车骑大将军的张安世便说:“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意思是说,刘询是罪人卫太子的后人,能得到老百姓的衣食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再谈把孙女嫁给他的事了。

确实,刘询虽是皇曾孙,可是他一直无爵无职,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而此时的张安世,是朝中的重臣,正和霍光一起辅佐汉昭帝。张安世才不想把侄孙女嫁给一个没有任何政治价值的“曾皇孙”呢!

没有办法,张贺只得再去打听谁家有好姑娘。

(许平君)

张贺手下有个叫许广汉的小队长。说起来这个人真是倒霉,他早先是哀王刘髆的侍从官,结果有一次,刘髆随汉武帝出巡,许广汉随驾。也许是能亲眼看到汉武帝,太激动,总之他拿错了马鞍。等到别人找来时,他才发现。但因此被判为偷窃罪,本应该处死,不过由于汉武帝当时曾下诏:凡死刑者可选宫刑。许广汉想,好死不如赖活,于是就选择了宫刑,成了宦丞。

不久,上官桀谋反,许广汉参与搜索。结果,由于搜索不力,再次受处,到掖庭当差,成了张贺手下的一个小队长。

自己倒霉也就算了,女儿也跟着倒霉。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本来已经许给一个小官的儿子了,然后就在出嫁前一天,新郎官却突然暴病而死。

这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就在许广汉长吁短叹的时候,张贺却高兴地请他喝酒,酒过三巡,张贺趁着酒意说:“曾皇孙可是皇帝的近孙,他就算混得再差,也最少是个侯爵,这样好的条件,你应该把女儿嫁给他。”

许广汉正担心以后别人会说他女儿克夫,听了张贺的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将许平君嫁给他。

次日,许广汉酒醒后,向妻子提起这事,他的妻子很生气,觉得没有三媒六聘,于是不同意将许平君嫁给刘询。

许广汉见妻子非常执拗,只得暗中倒贴花钱找媒人。好不容易终于找到,这样几经说合,他妻子才答应了这门婚事。

经过这许多波折,刘询总算脱单,娶妻成功。并且许平君性情温婉,人又生得端庄,他表示非常满意。

公元前74年,由于刘贺昏庸无道,遭到权臣霍光的废黜。霍光四处找替补人,刘询因为是“曾皇孙”,因此被霍光拥立为新君,是为汉宣帝。

刘询继位后,立许平君为皇后。

人生如戏,这出戏唱得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

(参考史料:《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