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自2013年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截至2017年末,我國貧困發生率已降至3.1%,貧困人口數量已減至3046萬人,如此光鮮的數字能否經得起推敲?是真脫貧還是數字脫貧?給脫貧縣做個“精準體檢”,就能理解數字背後的真正含義。

“精準體檢”的前期準備

——縣級瞄準機制實現精準識別

在脫貧縣做“精準體檢”之前,很多人都會對脫貧縣的貧困縣身份產生質疑,這些貧困縣是如何被認定的?這不得不提到扶貧開發的核心機制之一——扶貧瞄準,其名稱已生動體現機制的核心及運行模式,即將真正的貧困人羣識別出來,對貧困程度進行劃分,爲後續扶貧開發工作提供對象。扶貧瞄準分爲縣級瞄準、村級瞄準和個體瞄準,其中縣級瞄準一直爲扶貧工作的重要對象和具體實施單位,在國家政策方面得到更多傾斜。縣級瞄準機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數次調整與變遷,是最具代表性的區域性瞄準機制。

1986年

第一次設立貧困縣,確立了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

1994年

國家頒佈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統一採用“四進七出”標準,即以1992年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爲準,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超過700元的縣一律退出,由此在全國範圍內確定了592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作爲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2001年

國家頒佈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將貧困縣改稱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並對其範圍進行第二次調整,將東部33個重點縣指標全部調到中西部。

2011年

國家頒佈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爲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扶貧重點縣和片區貧困縣合計832個。

2014年

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要求在2014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電子信息檔案,構建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爲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方案指出,建檔立卡對象包括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要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爲扶貧開發決策和考覈提供依據。

“精準體檢”的硬指標

——綜合貧困發生率

截至2018年6月底,83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含14個連片特困地區縣)中已有28個貧困縣正式退出,這些貧困縣的脫貧摘帽無一不經歷了“精準體檢”,也就是扶貧攻堅成效評估。在講述具體評估分類和流程前,我們需要了解貧困縣脫貧摘帽的“硬指標”,即貧困發生率必須達到國家規定水平,某縣纔可提出貧困縣退出申請,進入評估檢查流程。根據國家《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中部地區的綜合貧困發生率必須低於2%,西部地區低於3%。但若貧困人口並未被精準識別或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實際並未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以綜合貧困發生率爲依據判定貧困縣能否退出則有失偏頗。

“精準體檢”的全流程

——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機制

爲解決上述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十七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2016年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工作方案”,在評估檢查方案中額外增加3項指標,以提升貧困縣退出的精準度。這3項指標分別爲脫貧人口錯退率必須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必須低於2%、羣衆認可度必須高於90%,3項指標必須同時滿足要求。

在貧困縣脫貧摘帽流程中,貧困縣提出退出申請,地方政府及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申請的核查和專項評估申請的提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貧困縣評估覈查工作的組織開展及評估結果的審議,專項工作方案制定由評估覈查工作組承擔,實地評估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

“精準體檢”的客觀性

——第三方評估機制

對脫貧縣“精準體檢”很大程度體現在提供脫貧成效評估的“局外人”視角,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這對提升扶貧成效評估的客觀性,實現精準退出具有重要意義。在精準扶貧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並非其在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評價的首次應用,國務院早在2013年9月就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委託全國工商聯對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在聽取2014年國務院督查第三方評估報告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用第三方評估促進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創新”,並指示國務院辦公廳“要認真總結經驗,使第三方評估今後成爲政府工作的常規機制”。

2015年11月公佈的《脫貧攻堅決定》中就明確,要“建立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據此,省級黨委、政府扶貧成效考覈辦法和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實施辦法,都明確了部分指標要委託第三方進行評估。其涉及的第三方通常是政府及其部門之外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扶貧第三方評估一般採用專業的實地調查方法來獲取數據。根據《貧困縣退出實施辦法》,第三方開展貧困縣退出評估時,要採取抽樣調查、重點調查、村級普查等多種方式,並遵循明確的具體要求,如抽樣調查“按照科學抽樣要求,對申請退出貧困縣建檔立卡戶和非建檔立卡戶進行分層抽樣”。

目前,宣佈正式脫貧的28個縣全部經歷了第三方機構的脫貧成效評估,如蘭考縣通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第三方評估、井岡山市通過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第三方評估等。

除了對貧困縣“精準體檢”的模式,還有脫貧攻堅督查巡查、扶貧審計、省級黨委及政府扶貧成效考覈等多種途徑對扶貧成效進行監督與評估,以提高扶貧效率,增加扶貧成果公信度。

中國減貧研究數據庫的“精準脫貧考覈評估專題庫”聚焦扶貧成效評估的各個環節,全面梳理扶貧攻堅監督與評估理論、案例及最新資訊,動態呈現脫貧縣減貧與發展進展。

點擊下方閱讀更多,

進入“精準脫貧考覈評估專題庫”,

深度閱讀相關研究報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