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着中美貿易爭端的不斷升級,我國芯片的問題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大家都知道芯片對於現代工業的重要程度,目前很多高端設備都需要用到芯片,芯片就像一個設備的大腦,離開了大腦那這個設備就算其他部位再高級也沒法運轉。

但是目前我國高端芯片卻嚴重依賴進口,比如2018年我國進口的芯片金額爲20584.1億人民幣,約爲全國進口商品總額的14.62%,而同期進口的石油總金額是15881.7億人民幣,約爲全國進口商品總額的11.28%,可以看出芯片是我國進口最大的產品。

除了芯片之外,目前我國還有很多高精尖的產品也是嚴重依賴進口的。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工業生產總值位於全球第一,我國製造的商品銷往全球各地,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在2010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之後就一直長期霸權全球第一的位置,比如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已經超過30萬億人民幣(大約是4.3萬億美元),佔世界造業的比重接近30%。

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工業產品都是大而不強,在這些銷往全球各地的產品當中,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然後通過組裝之後再銷往這些國家。

當前我國有很多高精尖的產品仍然嚴重依賴進口,比如下面這些產品:

1、數控機牀

數控機牀是現代製造的基礎,沒有機牀的支撐,現代製造可謂是寸步難行,目前我國自己也能生產一些機牀,但是涉及到一些高精尖的數控機牀就依賴進口了,目前國內的高性能機牀基本上都是從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進口,高端數控機牀自給率不足10%。

2、精密儀器

精密儀器直接影響着科學研究以及基礎科學的發展,同時也是很多尖端設備製造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目前我國使用的高端科研儀器都嚴重依賴進口,比如檢驗儀器,光學儀器等很多設備都需要進口。

3、先進醫療設備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醫院規模都很大,而且設備也很先進,但是高端醫療設備都嚴重依賴進口,比如80%的CT、中高檔監視儀,85%的檢驗儀器,90%的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都是外國品牌。

4、高端發動機

發動機是大型設備核心部件,比如飛機、汽車、輪船等等,目前我國也有不少企業能生產一些發動機,比如濰柴,玉柴等等,但是一些高端發動機仍然無法自給自足,比如航空發動機依然高度依賴進口,目前世界航空發動機基本被美國普惠(PW:普拉特·惠特尼)、通用(GE:通用電氣)和英國的羅羅(RR:羅爾斯·羅伊斯,又名勞斯萊斯)牢牢佔據航發三甲的位置,國產發動機市場佔有率不足1%。

5、汽車核心部位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汽車上所需要的很多核心部位都嚴重依賴進口,比如汽車自動檔變速器、無級變速器,專用鏈條和鋼帶等這些設備90%依賴進口。

6、光刻機

光刻機是製造芯片的重要設備,目前我國有些企業也能生產一些光刻機,但是基本都是90nm以下的中低端光刻機,40nm工藝以上的光刻機仍然依賴進口,特別是7nm的光刻機就算有錢還不一定能成功買到國外的東西。

7、高端螺栓

螺栓看起來是很普通的一個零件,貌似沒有什麼高端的技術含量,但是目前我國包括高鐵、飛機等設備上所使用的永固螺栓幾乎100%進口,進口來源國主要是日本和德國。

8、高端手機屏幕

目前全球的高端手機屏幕幾乎被韓國的三星+LG以及日本JDI+夏普(鴻海)霸佔,雖然我國的京東方、中國電子等企業也能生產一些屏幕,而且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但仍然不能滿足我國對高端屏幕的需求。

9、高鐵關鍵部位

高鐵一直是我國的一個驕傲,從進口到模仿到自主研發,短短几年時間我國的高鐵就走到世界的前列,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但是目前高鐵上有些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這些零部件包括螺栓、齒輪傳動系統、轉向架等構件、軸承等等。

10、高端軸承

軸承是動力裝置不可或缺的部位,軸承在我們的生活中軸承幾乎無處不在,小到路邊的共享單車、再到電冰箱、洗衣機、電腦散熱風扇、抽油煙機、手機裏的振動馬達,路上行駛的汽車,大到航空母艦都離不開軸承,這裏面很多軸承其實我國也能生產,但是對於應用於精密設備的主軸承,我國在技術上仍然難以自給自足,目前我國P4及以上級超精密軸承一半以上都依賴進口。爲什麼我國造不出一些高精尖設備?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世界第一貿易國,全球很多產品都由中國生產,而且中國也有很多企業,很多科研機構,但是爲何我國卻造不出一些高精尖的設備的?這裏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歷史積累問題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積累,特別是這些高精尖社保更需要歷史的積累,目前我國真正的工業化時間只有40年左右,而歐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已經有上百年,他們的技術積累遠遠超過了我國的積累,所以我國在短期之內想要趕上這些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第二、國外技術封鎖

如果某一項技術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和改善,那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新的突破,但是如果從零開始,那難道是非常大的。而西方國家在高精尖技術上之所以能走在全球前列,因爲很多國家都是實現技術共享,比如日本得到美國的支持,荷蘭的光刻機也得到美國的支持。而一直以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限制向我國出口一些關鍵部位的產品。正因爲如此,我國很多技術都需要從0開始,這個難度是非常大,進程也很慢。

第三、材料問題

高精尖設備以及儀器對材料的要求都很高,這些材料需要具備耐磨、耐高溫等性質,雖然最近幾年我國在特殊材料製作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涉及一些高端設備製作所需要的材料仍然依賴進口。比如特種鋼材、合金鋼等材料基本都是從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而這些國家制造特種鋼的原材料有可能就是從中國進口的,通過加工成特種鋼之後再返銷給中國。

第四、科研環境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科研人員很多,科研機構也很多,但是很多機構和科研人員都是出工不出力,甚至有些人利用自己的權位竊取他人科研成果。這導致有些沒有能力的人長期在一些關鍵崗位上霸佔,而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卻得不到發揮的空間,這點可以從一些海歸科學家返回中國工作但又重返美國看出一些問題。

除了科研院所之外,目前在很多企業的科研部門也有類似的問題,有些企業領導沒有直接參與科研,但是有科研成果出來之後卻成了領導的功勞,結果獎金、評選、職位什麼的都給了哪些有發言權的領導,而那些真正做出科研的人得不到獎勵和發展,這樣直接挫傷了很多人的積極性。如果這種科研環境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那想要突破一些高精尖技術是很難的。

第五、很多企業捨不得花錢搞研發

通過觀察西方發達國家我們可以發現絕大部分高精尖技術都是掌握在企業的手裏,企業是也這些國家科研的主力,很多企業每年都捨得花很大的錢去搞研發,研發費用甚至可以達到企業應收的10%以上,這種研發強度是非常大的。

但是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對於科研投入都不是很重視,絕大部分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銷量和利潤,追求的是短期之內的利潤,所以他們捨不得花錢去搞研發,他們更願意花些錢去購買國外的零部件,很少有企業願意花大錢去搞費時費力的研發。

第六、很多企業缺乏工匠精神

目前我國有很多企業做得很大,追求大已經成爲了很多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企業上市、成爲世界500強是很多企業經營者的重要目標,而爲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很多企業都是片面的去追求擴大產能而忽視了一種精工細作的工匠精神。

相反, 日本、德國這些國家有很多企業規模並不大,但是他們卻掌握着很多核心的技術,這些技術就連很多世界500強都離不開他們。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前面所說的我國高鐵的螺栓是從日本進口的,而生產這些螺栓的企業並不是什麼知名企業,而是一家小公司,這家公司叫做哈德洛克,全公司只有45名員工,但是這個公司所生產的螺栓卻是世界最頂級的,連美國、德國這些國家都進口他們的產品。

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這種工匠精神在日本非常普遍, 很多企業都是在某個領域精耕細作,不片面追求規模,但卻極力追求把產品做到極致,而這種工匠精神正是目前很多中國企業所缺乏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