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攻堅】突泉鎮東城村集體牛舍讓村集體經濟“牛”起來——“一統兩帶三收益”發展模式典型案例

突泉鎮東城村集體牛舍讓村集體經濟“牛”起來

——“一統兩帶三收益”發展模式典型案例

這幾天突泉鎮東城村的支部書記張立寶特別忙碌,因爲一羣“新朋友” --100頭安格斯牛在村集體牛舍安家落戶了。“安格斯牛耐寒抗病、生長快、繁殖性能高,性格溫和易於管理,而且咱們購入的這100頭牛都是已懷孕母牛,很快就能見到效益,這給我們5個深度貧困村集體經濟帶來了增收新希望!”張立寶興奮的說。

創新產業發展機制。爲構建了科學規範合理的產業發展鏈條,實現村集體和合作社增收、龍頭企業發展、貧困村屯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突泉鎮創新提出了“一統兩帶三收益”發展機制,黨建統領發揮村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業質量雙提升,實現合作社(養殖能人)、村集體、貧困戶(龍頭企業)致富增收。

整合產業引導資金。東城村集體牛舍,整合五個深度貧困村產業引導資金100萬元,對東城村老舊養殖圈舍進行了修繕,購入安格斯良種懷孕母牛100頭,大力發展肉牛養殖項目。牛舍位東城村部北側,佔地面積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改造舊棚舍2棟,飼養能力150頭,管理房80平方米,草料倉庫300平方米,青貯窖1000立方米,購買草料粉碎機2套。

建立利益共贏機制。創新提出“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三位一體運行模式,企業是服務主體,合作社是經營主體,村集體是監督主體。突泉縣蒙新肉牛養殖合作社與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企業向合作社出售、回收優質品種肉牛,“保妊娠、保退換、保保險、保服務、保回收”,在生產投入、牲畜改良、疫病防治上給與大力支持。合作社負責村集體牛舍運行管理,爲企業打造繁育基地。

張立寶看着一個個毛色黑亮的安格斯肉牛,眼裏充滿了希望與期待,如數家珍的向我們算起賬來。他說頭三年牛舍每年至少可出欄牛犢100頭,企業承諾回收,價格按照最少的8000元一頭來算,除去每頭牛每天飼料、人工、水電等成本10元到13元,全年純利潤可以達到30萬元,其中村集體獲得10萬元收益,每村可有2萬元收益,合作社也能獲得15到20萬元的收入呢。等到三年之後,隨着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利潤可實現在二次分紅,增收的會更多!

東城村肉牛養殖項目,只是突泉鎮“一統兩帶三收益”模式成功案例中的一個,前進村草原蘆花雞養殖基地、柳河村千畝甜菜基地、永保村集體牛舍,一個個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風險低的脫貧產業正在突泉大地悄然興起,帶領着貧困羣衆和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牛”路子。(徐英淑)

你會喜歡

頭條|耿天良祝全縣人民教師節日快樂

【要聞】王慧明率考察團到科右前旗考察

【聚焦】我縣首屆“古城花海”文化旅遊節開幕

本期編輯:李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