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这年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大早天空阴云密布,纷纷扬扬的雪花很快就飘落下来。接近正午,密州城里来了一个卖柴的中年汉子。他挑着一担树枝,一边走,一边叫卖:“卖柴了,卖柴了……”

这卖柴的汉子是城南山里人,叫吴本。吴本年幼失怙,从小和他的瞎眼老娘相依为命。小时候挨家乞讨,稍大点便到山上打柴,卖点钱来保持母子的日子。过小年了,母亲说多少日子没有闻到荤腥味了,让他好歹买点肉包一顿水饺尝尝。吴本容许着,却是尴尬。素日里打柴卖的那点钱,多数都为老娘看病花去了,哪里还有剩余的钱?但为了老娘,吴本仍是拿起砍柴刀,一大早就顶着雪花,去了山上,十分困难打了一担柴,赶忙挑着去密州城里卖。

快傍晚了,总算有人来到他的面前,说要买他的柴。由于常来卖柴,吴本认识此人,这是密州城里最富有的王财主的管家。谈好价钱后,吴本挑着柴跟在他的后边去王府。过秤之后,在结算钱的时候,有个零头合半枚铜钱,管家就要把零头除去。吴本不让,半枚铜钱至少能买个包子吃。他就让管家先通融一下,接近年关,让自己半枚铜钱,等以后来卖柴再补上。哪里想到,这管家和王财主相同抠门,说什么也不让。两个人针锋相对,就吵了起来。他们的吵声惊动了在屋里烤火的王财主。他把狗皮大袄紧了紧就出来了,等弄理解是怎样回事时,二话没说,从管家那里要过一枚铜板。

管家一愣,想:老爷这是怎样了,今日怎样大方起来了,要多给这穷鬼半枚铜钱?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

吴本也暗喜,都说这王财主抠门,本来都是下人在作怪。

王财主拿着这枚铜钱,看了看,在手里捻了捻,最终把铜钱放在地上,回身从柴火堆旁拿起一把斧头,扬手对着铜钱剁了下去,“铛”的一声,铜钱断为两半。他捡起一半,递给吴本,说声:“滚!”手下人吆喝着把吴本推出门外。然后“咣当”一声,大门被牢牢地关上了。

吴本手里捏着半枚铜钱,气得暴跳如雷,他大声嚷嚷:“看,这就是王大财骨干的功德……”

这时,有一个墨客装扮的人正在街上漫步,听到喊声,就凑上前来看终究。他在旁边看了一会,便从卖柴汉子的吵嚷声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看到卖柴人衣冠楚楚,大冷天的出来卖柴,很是不幸,而这王财主腰缠万贯,但是,他为富不仁,小气成性,就为了半枚铜钱,竟做出这损人不利己的事,实在是可笑可恨。所以,他就过去对吴本说:“到衙门告他去……”

吴本想想,全国衙门都是官官相护,自己才不去干那傻事。所以将那半枚铜钱狠狠地丢掉,扭头就想走。

墨客将那半枚铜钱捡起,看了看,说:“你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听我的话,你要是去告状,至少赚身棉衣棉裤,外加一双棉鞋。不去,可就白瞎了。”

吴本一听有这等功德,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半信半疑地问:“你怎样知道的?”

墨客说:“我会相面。从今日你的面相上看,要是去了,一定会得到这些的。”

都说山里人心眼实,吴本竟信了:“好,我去!”可一转眼又尴尬地说:“但是,我见了官老爷就惧怕,届时恐怕连话都说不出来,更甭说争理了。”

墨客说:“这个你不必愁,我给你写张状纸,你递上去就行了。”所以墨客将吴本领到衙门斜对面的一家饭馆里,借用了一下人家的纸笔,很快就写好了诉状,然后交给吴本。

吴本不识字,但是他识数。他拿过那写好的状子,横看竖看,只需八个字,心里就犯嘀咕,这八个字,就能打官司?但是,看看墨客的表情,极为仔细,不像在捉弄人。吴本想了想,说:“兄弟,这个诉状我拿去,又不知道是啥意思,大老爷问起来,我怎样说?你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仍是烦你把它递上去吧。”

墨客没有推托,允许笑了笑,说:好,你在外面等着。我进去递上状子,过会儿有人来喊你,你就赶忙进去……

吴本允许容许,墨客就进了县衙。

不一会儿,从里边走出两个衙役。其间一个对吴本问:“你就是来告状的吴本吧?”吴本允许说是。

衙役说:“苏轼大老爷已经在大堂上等着了,赶忙过去吧。”

吴本左瞧右瞧,不见墨客出来,难免心里紧张得“扑通扑通”直跳。衙役又在催了,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大堂之下,哆哆嗦嗦跪下,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他不知道那状子灵不灵,等候自己的是福仍是祸。

不一会儿,王财主也被传唤了过来。当他看清跪在自己身边的人是卖柴的吴本时,悬着的心便落了下来。

县太爷一看原告被告双双到堂,便一拍惊堂木,说:“王财主,现在吴本将你告下,你可知罪?”

王财主连声喊冤:“大老爷委屈,小人不知道何罪之有?”

县太爷又问吴本告王财主什么罪,吴本听到问话,感觉声响耳熟,便悄悄地抬起头,用眼角往堂上一扫,登时暗自惊喜起来。本来堂上的大老爷就是协助自己的墨客,他就是大文豪苏轼啊!所以,吴本大着胆子说:“回老爷,我嘴拙,我告的事都在状纸上,您让他看看状纸吧。”

苏轼将状纸掷下堂,衙役捡起拿给王财主看。

王财主一看,上面只需八个字:分文不让,立斩君王。他马上慌张起来,忙将当天发作的事,很具体地说了一遍。然后分辩论:“事情就是那么回事,这是哪跟哪?怎样会扯到‘立斩君王’上面去了?”

苏轼拿起半枚铜钱又问:“这枚铜钱是不是你劈的?”

王财主说:“是啊。这样一家一半,公正公正,有什么错?”

苏轼问:“你可知当今国号是哪两个字?”

王财主说:“是‘熙宁’两字。”

苏轼马上变了脸色,一拍惊堂木,喝道:“斗胆,这国号是皇上亲口起的,铸在铜钱上。你这不法刁民,不知道天高地厚,目无大宋,胆敢一斧把国号给斩破。你斩的不是铜钱,而是大宋江山,是大宋皇上!这罪追究起来定斩不饶……”

王财主登时吓坏了,急速叩头,痛哭流涕地苦苦乞求:“小人无知,求大老爷开开恩饶了我吧!”

吴本一听要斩王财主,也沉不住气了,为半枚铜钱害人丢条命,这说不过去,所以他也叩头乞求起来:“大老爷,求求您,千万别叫他……”

苏轼又把惊堂木一拍:“你叫嚣什么?这不是你要告的吗?怎样又反悔了?”

吴本急速说:“不是这样的,大老爷。他要是一死,我那身棉衣就没指望了,还不如罚他好呢。”

苏轼一听,暗自好笑,便随机应变,问:“罚他什么?你说!”

吴本一听事情有了转机,口齿也机灵了,他说:“就罚他给我一顶狗皮帽子,一身厚厚的新棉衣,一双新棉鞋。就这些。”苏轼忙转脸问王财主:“你愿意受罚吗?”

此时,只需不掉脑袋,王财主什么条件都会容许的,他急速说:“行,行,我这就回家让管家全给买上。除此外,我再给他买双棉袜子。”苏轼急速再问吴本还有什么要求,吴本欢欣反常,连连说:“这就好,这就好……”

苏轼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当即宣告:“好,民不追,官不究,此案了了。退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