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證悟”,佛陀講過很多,我們要慢慢理解。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不是完全沒有,但不能執着永恆的存在。

西方人喜歡講“靈魂不滅”,靈魂不滅,佛教徒當然承認。但是認爲生命輪迴到天堂以後,就能永遠在那裏享受,佛教並不這樣認爲。

除非脫離輪迴,不然的話你就算到了天堂,天堂裏的身體也會滅。你到了地獄,最後的結論還是會滅。最後只有我們所謂的意識,就稱爲靈魂好了,他一直不停地流轉。

靈魂就像虛空,他永遠都在那兒。不管這個地球是不是存在,處於行住壞空的哪個階段,虛空永遠存在。可是,你卻摸不到虛空,也抓不到虛空。但是你可以肯定,他就在那裏。靈魂也應如此思維,雖然看不見摸不到他,但無論身體變成什麼樣子,靈魂總是在。

也因此,佛教告訴我們行走於中道,斷四邊。斷掉“有”、“無”皆是、“有”、“無”皆不是的念頭,執着永恆的“有”和“無”也要斷掉。所以,人死了就消失了嗎?認爲人死了、水乾掉、火熄滅等等現象就是沒了,這正是斷見。我們要不住兩邊,走中間道路纔行。

這又像佛珠,不管是18顆、36顆還是 108顆,所謂的珠珠相連,加個首珠,人們就認爲這叫佛珠了。但當你把這條珠鏈打散後放在那裏,人們只會認爲是一堆珠子而已。

類似軍隊、民族等等都是這樣的概念,是一個綜合體的名字。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從頭到腳數不盡的生命以細菌、細胞等形態混雜在一起。因爲我們的靈魂福報最大,能掌控這個身體,纔有了“我”的概念,這個“我”是隨着氣到處飄動的一個靈魂。

人們都想通俗易懂的理解智慧空性,其實“無我”的境界就叫“智慧”。但是光靠智慧卻不能付出行動,比如,當以空性針對沒有理解空性的人去做佈施時,就又會回到善巧上去了。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稱爲福德資糧的來源。世間的人們,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財富、名利,好的修行環境。哪怕是想要接觸正統的佛法,不要遇到邪師邪教等等,都是福德資糧。你能想象出來的,我們活着所要具備的一切條件都叫福德資糧。

智慧資糧是打破執着於永恆後的空性見,就是證悟空性。就算現在我們做不到,也要學會鍛鍊自己如夢如幻地看待萬事萬物,不要太執着你現在所有的一切。因爲無論你現在所面對的是好還是壞,都會隨着無常不斷變化。

昨天,對於你來說,就像做了一場夢而已。不管是好夢還是噩夢,都已過去。你對一個個昨天的執着,會不會對今天和明天產生影響呢?會的,影響就是你現在難以改掉的習氣。

如夢如幻,如露如電。作爲一個佛弟子,如果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修持之中,都能如此練習看待,正是在慢慢累積智慧資糧的過程。聞思修佛法會提升我們的智慧,增加我們的智慧資糧。

智慧,就像眼睛一樣,讓我們找到究竟解脫的光明道路。不會過度執着輪迴、斷邊和涅槃寂靜等等一切,而是用真實無僞的菩提心往中道上去走。這是我們作爲大乘佛教徒脫離輪迴成佛的重要方法,累積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就是在用兩條腿走向中道正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