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水滸》第180期(文/焦目)

從史進出場,拜師王進,到林沖誤入白虎堂,逼上梁山,再到宋江怒殺閻婆惜,逃亡江湖,替代晁蓋,成爲梁山之主,108將最終齊聚梁山,並排了座次,定了職位和排名。昔日只有三四位頭領,五六百嘍囉的梁山,如今也也是戰將百員,大軍十萬的實力派了,成了皇帝的眼中釘。所以,身爲太尉的高俅,也不得不硬着頭皮帶着大軍征討梁山。

然而,前面兩次高俅都慘敗而歸,若不是宋江執意要招安,恐怕高俅早就被林沖挫骨揚灰了。

第三次征討梁山時,高俅學乖了,派人找民間高手,打造大小海鰍戰船幾百艘,企圖一舉消滅梁山好漢,一雪前恥。對此,高俅頗有自信,他甚至還高調地在船頭船尾立着兩支旗杆,上面大紅繡旗上寫着14個大金字:攪海翻江衝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

所謂“安邦定國滅洪妖”,自然是指梁山好漢們。不過,這裏很奇怪,爲什麼高俅罵宋江等人是“洪妖”呢,畢竟,宋江、盧俊義等人也沒有姓洪的啊?

有人認爲,“洪”指的是梁山水泊

梁山地理位置奇特,周遭都是水,號稱八百里水泊,水域中則是陸地,也是好漢們喫住操練軍馬的地方,有宛子城、蓼兒窪、鴨嘴灘等。對於外面的人來說,宋江等人其實就是在水中。所以關勝等人沒上梁山時,都是罵宋江爲“水泊草寇”。

洪指的是大水,象徵着梁山水泊,也就是宋江等人,所以高俅罵他們爲“洪妖”。這顯然是說,宋江等人就是住在水裏的妖怪,既罵了他們的出身,又說了他們是妖魔。高俅不愧是東坡先生身邊的祕書,還是有點文化的。

也有人認爲,“洪”指的是洪信洪太尉

洪太尉僅僅在書中第一回出現過,但他對水滸的故事影響可謂巨大。因爲,梁山108將原本都是被鎮壓在伏魔殿裏的魔頭,鎮壓了幾百年都沒能出來。

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因爲爆發瘟疫,皇帝不得不大赦天下,派人請天師來禳災,派的人就是洪信洪太尉。洪太尉又是爬山,又是被老虎和蛇嚇唬,最後還被道童天師所戲弄(他這麼認爲),所以想找茬,結果誤打誤撞,開啓了伏魔殿,釋放出了108位魔君。

當時沒人在意這事兒,後來宋江等人作亂,於是當年洪太尉放出妖魔的事兒又傳出來了。所以人們就把宋江等人稱爲“洪妖”,意思即他們是洪太尉放出來的妖魔鬼怪,高俅也是藉此來罵宋江等人。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在我看來,“洪妖”的“洪”,不是指梁山水泊,也不是指洪太尉,而是“大、巨大”的意思。

衆所周知,中國人向來講究對稱、對仗,尤其是詩詞歌賦中。水滸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好漢們出場的讚詞中就有不少。不過,最明顯的還是祝家莊打出的旗號“填平水泊擒晁蓋,踏破梁山捉宋江”。無論怎麼看,這十四個字都是對仗的,甚至還有點合乎平仄。

高俅在大船的旗幟上,所寫的14個字“攪海翻江衝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也是這樣。從上下聯來看,“洪妖”對應的是“巨浪”,顯然“洪”就是“巨大”的意思。

到高俅攻打梁山時,梁山大聚義完成,有兵馬十萬,大小頭領一百多名,附近的曾頭市、祝家莊、大名府、東昌府等大小勢力都被打敗過,甚至連高俅所帶領的正規軍都不敵,實力有多強,可想而知,顯然是“洪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