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古代的大俠,個個都是豪飲之輩,一個比一個酒量大。比如說喬峯大俠,就是平常喫一頓普通的午餐,都要喝十斤,而且還是白酒。如此海量,真是讓我們這些現代人感到十分驚訝。

歷史上也有許多以海量著稱的人,頭一個就是李白。對酒的癡迷,已經到了無酒無詩的地步。恐怕酒精對李白來說,是最好的靈感催化劑吧。他的酒量也不比喬峯小,喬峯一頓飯喝十斤,李白要十五斤。喝得少了,他還不高興,連詩都不樂意寫了。

再比如宋朝的武松,也是個極能喝的人。有句話說得好,叫酒壯慫人膽。武松可不是慫人,人家是響噹噹的武林豪傑,喝了酒那是更加的威武雄壯,豪氣叢生。猛虎在他面前,也不過是一頭病貓而已。

古人好酒,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了酒的存在。爲什麼古代人也這麼好酒呢?因爲酒具有興奮的作用,可以麻痹痛苦。古代人生活條件不好,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酒也就成了最好的消愁之物了。

有句話叫酒是糧食精,換句話就是酒乃是糧食釀造的。古代很多時候連糧食都不夠喫,爲了避免百姓們餓着肚子當酒鬼,在很多朝代,朝廷都要嚴令禁止私釀酒水的。不過也有爲了求醉而偷偷違反的,這要是被人打小報告,輕則皮肉受苦,重則丟掉性命。因爲古代的工藝技術不太行,釀酒太消耗糧食,爲了避免對糧食的浪費,纔有了禁酒令。

那麼像前文提到的,宋朝時期的喬峯一頓要喝十斤,唐朝的李白都要喝十五斤,如此海量是真的嗎?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不要說白酒了,就是白水一次喝十斤恐怕也喝不下啊。其實在這一點上,喬峯和李白還真不是吹的,唐宋時期的十多斤白酒,他們還真的可以輕而易舉的喝下去。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小編慢慢的接着說。

作爲現代人的我們都知道,度數是酒類的一個重要指標。喬峯他們能豪飲十幾斤的祕訣就是在於酒的度數上。唐宋時期的酒是什麼樣子的?其實跟超市裏賣的那些米酒湯其實是差不多的。或者從某些方面來說,跟黃酒更相似一些。如此度數的酒,沒有個十斤八斤,確實很難令人產生醉意。

那麼十幾斤的酒,是怎麼喝下去的呢?喝酒跟喝白水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喝不了十斤白水並不代表喝不下十斤白酒。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夏天大家擼串的時候,十瓶八瓶啤酒恐怕也不是難事吧?甚至很多擅長喝啤酒的,可以喝個十幾二十瓶,這重量可是遠遠超過十斤了。如此能喝啤酒的人,你給他十斤白水,他還真未必喝的下去。你覺得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