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行業因摩拜收購案再度掀起全民關注,美團以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的現金和35%的美團股票,其中3.2億元作爲未來流動性補充,同時承擔摩拜約10億美元的債務。

作爲共享單車兩大巨頭之一的摩拜,最後以被收購結束,引發了輿論一片譁然。從A輪融資到E輪融資,摩拜跟ofo長期膠着在燒錢大戰中,難以找到合理健康的商業出路,“被收購”或成最好的結局。

高頻場景格局已定 領頭羊開始生態化戰略

美團作爲移動互聯網早期創業品牌,也是互聯網新興行業中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鐵軍”。回顧互聯網企業燒錢歷史,正是美團從經歷過的“千團大戰”開始,再到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大浪淘沙,美團和滴滴姑且守住了龍頭之位。正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美團與滴滴各爲所在行業翹楚的背後,是無數因燒錢模式堙沒在歷史塵埃中的企業。誠然,“補貼式”的燒錢模式,能讓互聯網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得火箭式成長。滴滴和快的就曾靠着“補貼式”燒錢共同燒出了共享出行市場,滴滴更是短短几年內完成了從菜鳥到獨角獸的蛻變。創業燒錢作爲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的最大助推劑,也成爲新入局的互聯網公司深信不疑的崛起法寶。

但是縱然像外賣和打車這樣高頻的需求,僅僅依靠單點業務還是很難盈利,所以我們看到,一旦構築了競爭優勢,這些平臺往往圍繞主營業務,進行多元化佈局,構築用戶生態圈。美團收購了摩拜,滴滴完成了全出行場景的佈局,還將觸角延伸到汽車後市場。

低頻場景仍在鏖戰 產業賦能平臺高調進場

在滴滴崛起之後,後來的互聯網創業者無不遵循其模式來探索,汽車電商也不例外。據不完全統計,瓜子二手車在宣傳上就砸下了近10個億,人人車也有至少5個億。而整車電商板塊方面也湧現了彈個車等一批新玩家,目前也正在處於燒錢的高潮期。去年6月,瓜子二手車再次上調中介服務費,佣金提升的背後,正是其燒錢後遺症的連鎖反應。

主機廠方面同樣不甘示弱,以上汽車享、廣汽大聖車服等爲代表的互聯網汽車電商平臺紛紛進入市場,成爲新的關注焦點。目前來看,車享已經融資十億元,是目前汽車電商平臺最有錢的,但其模式是依靠自營鋪設線下門店。所以線下門店正是其“燒錢”的主戰場,對用戶的直接補貼尚未見到太大動靜。

相比而言,大聖車服選擇的則是另外一種策略,包括請六小齡童擔任首席文化大使打造大聖IP,引入原樂視商城負責人趙一成加盟擔任常務副總經理,去年雙十一期間還開啓了“怒砸一億”的促銷活動將優惠直接回饋用戶,這些玩法也頗有互聯網的風格。在今年5.5億新融資進來之後,按照其一貫的營銷風格,應該會有數次大力度的補貼活動。

綜合來看,儘管汽車電商領域暫時未有成型的模式和勝出的玩家,有汽車集團背景的代表企業,仍爲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區別於其他單槍匹馬的汽車電商企業,車享、大聖車服的背後是汽車集團產業的賦能疊加。

通過資本打通新消費場景纔是“燒錢”目的

基於低頻的單一場景業務的企業,盲目“補貼式”燒錢的背後,是對融資及流量的過度依賴,一旦受到資本壓力,換來的將是崩盤式下滑。相反,如同基於生活出行場景佈局的美團,涵蓋整個購車用車全生命週期場景的車享、大聖車服等,這些均是有產業鏈支撐的生態平臺,結合可控範圍內的策略性補貼,對用戶而言則可以給到有品質保證的真正實惠。正如喬布斯所說的那樣,“讓顧客佔便宜而不賣便宜”。這樣的“燒錢引流”,帶來的纔是用戶規模的實質性增長。

接下來的“5.1”和“6.18”是電商的重要活動節點,可以預見行業內又將迎來一波平臺補貼的高潮。“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燒出的只有規模,沒有護城河。”前領英中國總裁、糯米網創始人沈博陽如是說。

但是對於準備剁手囤貨的用戶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