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鋼鐵巨頭獲最窮市政府3億補貼 沒有增加就業

[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特朗普自去年3月對進口鋼鐵製品加徵25%關稅以來,美國本土鋼鐵業經營狀況有了一定改善。美國國內最大的鋼企,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Corp。)2018年利潤從上年的3.87億美元飆升至11.2億美元。

然而,該公司並沒有把這筆收入用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而是立即用其中3億美元回購公司股票。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公司股票由去年高點跌去51.6%(市值縮水約41.56億美元)。

現在,這個鋼鐵巨頭剛剛從美國最貧窮城市之一,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的市政府拿到47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政策——甚至沒有承諾增加就業,只是承諾不裁減更多崗位。

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希克斯認爲,這項最新達成的協議每保留一個工作崗位的成本約12129美元,與過去平均水平相比並不算貴,但也並不會讓更多人搬到加里市來,也不會帶來人口增長和就業機會。

觀察者網編譯路透社相關報道如下,供讀者參考:

美國鋼鐵公司1906年成立於印第安納州加里市(Gary),從此和這座城市的命運密不可分。

上世紀70年代,該公司的業務份額開始被廉價的亞洲進口產品奪走,隨之而來的是裁員潮使加里市成爲衰退、犯罪和人口流失的代名詞。

特朗普去年宣佈對外國鋼鐵製品加徵關稅、以及該公司宣佈一項7.5億美元的工廠現代化改造計劃,曾使加里市重新燃起復興的希望。

現在,答案變得漸漸明朗起來,即使州政府和市政府爲鋼鐵公司提供了4700萬美元的減稅方案,這些“希望”仍然不可能轉化爲新的就業機會。

由於所有投資都旨在提高工廠的“收益率”,因此,政府和企業官員都承認,這些優惠政策最終將化爲一個包含裁員在內的金融項目,而非創造就業。

對加里市來說,復甦希望仍舊渺茫,關稅政策雖然爲美國鋼鐵企業帶來了意外之財,但對產業工人和苦苦掙扎的工業老城的好處,微不足道。

加里市的鋼鐵工業曾經擁有2.5萬名工人,如今卻只有4000人,全市人口也早已由1970年的17.5萬驟降到如今的7.7萬。

而從全美來看,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開始加徵關稅,到11月,全美鋼鐵行業的就業崗位總共爲83400個,增加了1000個。

美國商務部在發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幾十年的下降和裁員之後,1.2%的增長是一個可喜變化”,聲明還表示,隨着計劃中的行業投資和產業擴張,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聲明並沒有給出具體數據。

“提高(投資)效率很重要,也是關稅政策的目標之一,”商務部發言人在談到對加里市的投資時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對美國工業的投資正在增加,這將保護它們的長期生存能力,並確保強勁的國內供給。”

印第安納州政府給出1000萬美元的稅收抵免政策,以及200萬美元的工人培訓補助金,附帶條件則是美國鋼鐵公司在加里市工廠保留至少3875個工作崗位。但政府發言人拒絕評論如果就業人數低於這一門檻,公司是否仍能獲得部分政策獎勵。

另一項長期政策是在長達25年的週期內獲取3500萬美元的房產稅收減免,但這必須保證有更長期的穩定就業。官員表示,這項政策的細節仍待最後敲定。

美國鋼鐵公司副總裁馬修斯(Douglas Matthews )承認,現代化改造將降低成本,也將減少對體力勞動的依賴。他說,生產率的提高可能會導致“員工數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更趨減少”。

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沒有投資,“企業就會面臨風險,所有的工作崗位也都會面臨風險。”

美國鋼鐵公司拒絕就爲何需要減稅政策才能吸引投資發表評論,也拒絕提供與市政府談判的細節。

美國鋼鐵公司2018年利潤從上年的3.87億美元飆升至11.2億美元。這筆由加徵關稅得來的意外之財,使該公司得以立即花費3億美元回購自己的股票。

美國鋼鐵公司股價已從去年2月底的45.39美元跌至目前的21.95美元

不過,儘管美國鋼鐵公司股價在強勁盈利後最近有所上漲,投資者仍對該公司是否能從關稅中獲得長期收益持懷疑態度。從更長週期來看,自去年3月1日特朗普宣佈將徵收鋼鐵關稅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了51%。

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該公司的根本弱點仍未得到解決,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彙編的數據,該公司是全球生產成本最高的公司之一。與美國國內競爭對手紐柯鋼鐵公司(Nucor Corp。)相比,該公司的員工效率相形見絀。此外,在加徵關稅後,美國國內鋼鐵價格正不斷下滑,原因是當前的供應增加和需求的放緩。

絕望的投資

加里市官員表示,鋼鐵工廠的投資將爲該市帶來約100萬美元的新增稅收,將有助於彌補該市1400萬美元的預算赤字,同時公司也將保證不會完全拋棄加里市。

加里市嚴酷的現實讓人們更容易理解,爲什麼官員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美國鋼鐵公司。該市長期以來一直是全國謀殺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大約三分之一的市民生活在貧困中,五分之一的住宅和一半的商業地產是空置或廢棄的。

對市長弗里曼-威爾遜(Karen Freeman-Wilson)來說,對美國鋼鐵公司的優惠政策有助於留住該市最大的僱主和納稅人,同時爲該公司重新回到加里市的公共生活提供了機會。

她說,“當你看到這麼大規模的投資,你就看到,他們還有計劃讓這裏繼續存在。”

四年前,美國鋼鐵公司關閉了加里煉焦廠,導致數百名工人下崗,加里市政府曾感受到對最糟情況的恐懼。大約同時,市政府還親眼目睹了該公司在聖路易斯郊外的花崗岩城鋼鐵廠(Granite City steel plant)的大部分設施處於閒置狀態。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去年促使美國鋼鐵公司在花崗岩城重啓兩座熔爐,重新僱用了大約800名工人。但加里沒有這樣的招聘計劃。

加里市工會領袖已經放棄爭取,接受崗位減少這個既成事實。工會分會(United Steelworkers Local 1066)主席馬克拉什(Mark Lash)表示,該公司自2015年以來已經在該廠西區裁減140個維修工崗位,馬克拉什代表1400名當地工人。

市政府自己也有維修工裁員計劃,在這之前的2006年至2011年間,150名維修工中有128名被裁。剩下的22人維持了8年,一直沒有新的招聘,市政府建築一直在被出售以籌集資金。

有限的影響

公共部門參與企業融資並不少見,但通常需要合作企業承諾創造新就業機會,以提振當地經濟。

加里市政府與美國鋼鐵公司的協議則更像是印第安納州政府在2016年與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的協議,當時特朗普對該公司施加公開壓力,令公司同意在印第安納波利斯保留至少1069名員工,而不是將工作轉移到墨西哥,但該協議也不包括僱傭新員工。

但加里市提出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當時州政府向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提供700萬美元的稅收政府優惠,而這次加里市和州政府向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提供的稅收優惠高達4700萬美元(原文爲47美元,疑似有誤,觀察者網據上下文更正)。

當時聯合技術公司達成協議後,仍在兩輪裁員中裁掉了約550名員工,但承諾將保留1100名員工。

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大學(Ball Stat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邁克爾•希克斯(Michael Hicks)研究了過去10年此類減稅措施對州公共財政的影響。他發現,州政府平均要爲保留每個工作崗位給予約3萬美元的政策優惠,卻對州經濟狀況或納稅基礎幾乎沒有好處。

希克斯表示,與這個水平相比,這次加里市與美國鋼鐵公司達成的優惠稅收協議還不算貴,每保留一個工作崗位的成本估計爲12129美元。

但希克斯也表示,考慮到有限的經濟影響,這也算不上一筆好交易。他說,“如果美國鋼鐵公司繼續留在加里市,就可以享受50%的減稅。這項協議並不會讓人們搬到加里市來,也不會帶來人口增長和就業機會。”

1973年的加里市(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

美國鋼鐵公司成立於1901年,由卡內基鋼鐵公司和聯合鋼鐵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合併而成。曾控制美國鋼產量的65%。它先後吞併了50多家企業,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壟斷了美國的鋼鐵市場和原料來源。

美國鋼鐵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864年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卡內基鋼鐵公司是從19世紀中葉美國實行關稅壁壘之後才強盛起來的。在1913年纔將這種對美國鋼鐵工業的關稅保護完全取消。在此之前,大部分美國鋼鐵工業靠關稅壁壘在同英國的自由貿易的競爭中取得盈利。卡內基鋼鐵公司通過白手起家建立成一個生產鋼鐵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獲得優勢,且數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廠的地位。

下面是來自當地媒體detroiturbex.com的一些加里市,拍攝於2016年4月。從相關媒體的最新報道來看,似乎近況並沒有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