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簡稱洪,又稱洪城、英雄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着兩千兩百多年的建城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流行於南昌及周邊地區的小喫主要有:油炸小品、石頭街麻花、瓦罐湯和拌粉、牛舌頭、金線吊葫蘆、芥菜糰子、釀冬瓜圈、家鄉鍋巴、大回餅、木瓜涼粉、伊府麪、吊樓燒餅、狀元糕、如意糕、麻辣燙、南昌米粉、風味烤滷、鄱陽湖獅子頭、三杯腳魚、竹筒粉蒸腸、藜蒿炒臘肉、煌上煌、石頭街麻花等。(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米粉是江西省南昌地區名產。江西是魚米之鄉,盛產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幹、採漿等多道工序。喫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圖片來自東方IC)

瓦罐湯,完全採用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爲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爲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瓦罐之妙處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其味鮮香淳濃,食後令人久而難忘。(圖片來自東方IC)

炒粉是江西省漢族傳統名點,是將粉煮熟,再撈起,然後將粉放入油鍋裏通過明火翻炒,放入醬油、辣椒粉、青菜等配料,有米的醇香和爆炒的煎炸味道。這是一道風味獨特飲食,方便容易製作,可做正餐使用。同類的還有炒麪。江西是魚米之鄉,盛產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炒粉是江西人除去正餐,日常最愛食用的快餐。(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後都喜歡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據說立夏日喫了不會生痱子。人們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後研磨成粉,將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漬上辣椒油、醬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調味品,然後倒入米粉拌勻,再將粘滿米粉的肉一片片疊在碗內,上籠蒸熟至爛,喫時將肉扣在盤內即可。有的在肉內又拌入適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葷素鮮膩,別有風味。(圖片來自東方IC)

三杯甲魚是江西省漢族小喫,以甲魚,豬油等原料製成,其味香濃醇,原汁原味。先將甲魚斬去頭,放入沸水鍋內燙片刻撈出,用清水刮淨白膜和粘液,用刀沿魚背殼四周剖開,取出內臟洗淨,剁成2.5釐米見方的塊。然後將甲魚盛入砂鉢內,放入豬油、醬油、甜酒娘、蔥結、姜塊,加蓋用旺火燒沸後,移置小火上,燜至酥爛,然後上旺火收稠滷汗取出蔥結、姜塊,放入味精,撒上椒粉,淋上麻油裝盤即成。特點:味香濃醇,原汁原味。(圖片來自東方IC)

藜蒿炒臘肉是一道江西特色名菜,爲十大贛菜之一,其主料藜蒿主產自鄱陽湖沿岸一帶。製作步驟爲:將藜蒿去根後的嫩莖切成段,臘肉切成絲。先炒臘肉,後加入藜蒿和蔥段煸炒,加入湯料,片刻起鍋即成。成菜後,臘肉金黃,藜蒿青綠,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2008年,藜蒿炒臘肉入選"奧運菜單"。(圖片來自東方IC)

酒糟魚,是一道江西的傳統名喫,尤以婺源酒糟魚最優,選半斤左右的淡水魚,醃製,晾到半乾時,放進釀好的米酒罈子裏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棗木紅,其色澤即有一種沉醉之美,再有酒香飄來。魚肉在口中,細膩滑爽,餘香久久,且魚肉的本質的味道,是要過若干時間開始昇華,連帶着喫那酒糟啦紅泡椒啦,食者便會有一些懸醉。(圖片來自東方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