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 古徽州六縣之一,今屬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縣,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鎮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銅都德興市。(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縣,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爲"中國最美鄉村"。(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縣,位於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境內多山屬黃山餘脈江南丘陵地帶,境內主要交通有307、308省道,杭瑞高速(景婺黃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德婺高速)公路。鄰近有景德鎮機場,黃山機場,南昌機場。(圖片來自東方IC)

徽劇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劇種,也是聞名全國的一個大劇種。婺源徽劇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徽劇劇目通俗易懂,聲腔藝術雅俗共賞。徽劇傳播地域廣泛,不僅爲京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爲其它地方劇種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徽劇的形成和發展,對中國戲曲發展史研究很有價值。(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徽劇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劇種。清乾隆年間,(老)“慶昇”、“彩慶”、“同慶”、“大陽春”等徽班就先後在婺源搭班演出。嘉慶三年(1798年),當時爲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回鄉祭祖時,將其父曹文埴創立的“華廉”戲班改爲“慶昇”班,並將該戲班帶回婺源曉鏞。此後陸續有20多個徽劇班社先後在婺源演出,其中較爲著名的有號稱“京外四大徽班”的“慶升”、“陽春”、“同慶”、“彩慶”徽班。(圖片來自東方IC)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重新成立婺源徽劇團,經過搶救、挖掘、整理,婺源徽劇重獲新生。1958年,婺源徽劇團以傳統徽劇《水淹七軍》、《金得山拿虎》、《扈家莊》、《百花贈劍》參加江西省戲劇會演。1959年又以傳統徽劇《汾河灣》參加古老劇種赴京彙報演出,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和好評。2006年,婺源徽劇被列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三雕”藝術主要附着於徽州“古建三絕”(古民居、古祠堂、石牌坊)身上,爲磚、石、木三種民間雕刻藝術的總稱。2006年,婺源“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來自東方IC)

歙硯,因硯石產於婺源縣溪頭鄉的龍尾山而又名龍尾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唐代,婺源屬歙州,因以州名物而習慣稱歙硯。婺源歙硯製作技藝已列爲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婺源江亮根同志爲國家級歙硯製作技藝項目傳承人。此外,婺源茶藝、婺源文化空間、婺源抬閣、婺源豆腐架、婺源燈綵、婺源紙傘製作技藝、婺源綠茶製作技藝等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來自東方IC)

婺源江嶺景區,位於婺源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總面積38平方公里,每當春暖花開時,置身於江嶺萬畝梯田中,黃燦燦的油菜花與遠山、近水、粉牆、黛瓦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畫卷,在這裏您可以盡情的釋放,讓心靈自由飛翔。(圖片來自東方IC)

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從江嶺開始,公路始終在山間盤旋,從江嶺向下看,只見層層梯田,曲折的線條,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邊聚集的三、四個村莊,四周圍繞着青山,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婺源農村風光畫卷。當你站在山頭俯視山下層層梯田,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高低錯落,壯麗雄齊。香港著名的攝影家陳復禮曾以此爲主題的作品《天上人間》獲得了國際攝影大賽金獎,並讚譽爲“中國最美的鄉村” 。(圖片來自東方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