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智能社会与老龄社会的发展是同向且同步的,二者都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都意味着人类将面对从未遇到的问题;并且,二者在2030年、2050年等时间截点上也高度相同。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研发者,还是老龄社会的研究者,都需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李佳《智能养老应成为人工智能发力主方向之一》

“我们拥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这几乎是所有人工智能企业的宣传口号之一。年龄高低,似乎已经成为了评价人工智能企业的风向标之一。

事实好像也是如此。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在人工智能顶尖学者中,不满50岁的占66.2%;在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家中,不满50岁的占77%;在顶级实验室负责人中,不满50岁的占74%。只有人工智能投资人年龄偏大,不满50岁的占37%。

实际上,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恰恰最需要发挥老龄群体的两大优势,一是经验,二是习惯。

实际上,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恰恰最需要发挥老龄群体的两大优势,一是经验,二是习惯。

老龄群体难以了解和适应新技术,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之一。但这种观点忽略的是,老龄群体虽然可能不了解最新的技术,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新技术。对于新技术,老龄群体拥有年轻群体所没有的评价权。

同时,老龄群体已经形成了稳定、完整的习惯。这些习惯,对急需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些习惯是人工智能破解人类密码,从技术走向产品的关键所在。

所以可以大胆设想,年龄高低可能会成为评价人工智能企业成熟度的新标准。只是标准将发生变化,年轻不再是优势。只有那些勇于面对老龄社会,接受老龄群体的人工智能企业才能在未来走的更远。并且,不仅是人工智能企业,所有企业都应该对此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行动。

老龄社会30人论坛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由盘古智库、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和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汇聚各方专家学者等有识之士,成为老龄社会领域的研究、交流和影响力平台。

论坛成立于2018年4月,秘书处设在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

论坛致力于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高度,从趋势、特征、文化变迁和公共政策等维度,结合数据和案例,组织老龄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有识之士,深入研究和交流老龄化对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的全方面影响,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