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的旅遊,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夏天到了去哪兒旅遊呢?去青城山旅遊是非常好的選擇,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有青城山前山,還可以玩青城山的後山,後山其實風景更美,後山有泰安古鎮與泰安寺(關注以後會有專門的介紹的),有時間建議玩二三天的時間。

青城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距成都市區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

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羣峯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全山以幽潔取勝,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景區大門前坐索道上觀音閣,再上山是上清宮,老君閣,觀音閣下走是景區外有圓明宮(圓明宮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白雲觀,玉清宮景區,但圓明宮、白雲觀、玉清宮都不是在景區內。

青城山風景區,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爲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爲“五嶽丈人”,故又名爲丈人山。

名爲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峯環繞,狀若城廓。故爲“青城”山。

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爲“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

青城山主峯老霄頂海拔1600米。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滿目青翠,諸峯環峙,狀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蹟衆多;後山自然景物神祕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羣峯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

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師”張道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爲道教“第五洞天”,完好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珍藏大量文物和名家手跡。

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青城山後山景區更有神祕的洞、大蜀王遺蹟、遍佈山中的飛瀑淵潭、曲橋棧道、頗具原始野趣。

青城山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故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屬於道教名山。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爲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

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爲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爲“青城一絕”。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

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爲“天然圖畫”。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

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爲教主,以《道德經》爲經典,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爲天師,道名爲張道陵。

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爲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代以後,山中道教漸盛,極盛時有道觀70餘處,勝景108處。

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喫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

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爲重視。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現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

主要景區景點:建福宮、天師洞、擲筆槽、訪寧橋、祖師殿、上清宮、老君閣、圓明宮(圓明宮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玉清宮、月城湖、金鞭巖、水晶深洞、泰安寺、金娃娃沱(三潭霧泉)、龍隱峽棧道、又一村、白雲萬佛洞、通天洞、白雲古寺、白雲古寨、雙泉水簾、翠映湖、百丈長橋等。

天師洞是四川省著名宮觀,又是全國道教重點宮觀和青城山道教協會所在地,也稱古常道觀。

天師洞位於青城山半腰。初名延慶觀,隋大業年間(605—618年)始建,唐改稱常道觀。觀後天師洞傳爲張道陵修煉處

唐孫思邈、杜光庭相繼來此修道。現存建築是清康熙年間由住持陳清覺主持重建的,主要建築有山門、青龍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黃帝祠、三皇殿、天師洞府等,是青城山最大宮觀。

三清殿爲主殿,一樓一底,樓上爲無極殿,樓下殿內有須彌座彩塑三清造像,殿正中懸掛康熙皇帝手書“丹臺碧洞”匾額。

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通高90釐米,唐朝開元十一年(723年)刻。

神座前立有“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攬書”碑,碑本四面刻文,正面刻“唐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手詔”,碑陰刻益州長史張敬忠的上表,該碑記載了唐代佛、道之爭:開元初飛赴寺僧奪常道觀爲寺,唐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下詔觀還道家一事。內有一棵千年銀杏,傳爲東漢張道陵植。

天師洞同有石刻張天師像及清代續塑的30代天師張繼先像,觀周圍還有降魔石、擲筆槽等遺蹟。

上清宮是青城山位置最高的道觀。晉代始建,後廢,唐玄宗時重建,五代王衍時再建,明末毀。

現存觀宇爲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國年間陸續重建。

大殿祭祀三清。還有傳爲麻姑浴丹處的麻姑池、八卦鴛鴦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經》全文等珍貴文物。宮左玉皇坪據說是前蜀王衍行宮所在地。

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遊玩前山或後山,通常前山只需2小時,後山需半天至一天;整體遊覽需2到3天。

自駕遊特別注意:

節日自駕游到青城山後旅遊的話,建議最好不要開車進青城山後山景區,上山一段路經常堵車,你懂得。

自駕游下面介紹不用看了!

班車

成都茶店子客運站和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成都旅遊集散中心)每天有發往都江堰、青城山的旅遊專線車,10分鐘一班,茶店子汽車客運站還有往返青城後山的班車。

動車

成都已開通到青城山的動車,成都至都江堰鐵路(成灌鐵路)每日開行15對動車,其中前往青城山的動車運行時間最快半個小時,最慢也只需要50分鐘。下車坐101可以直接到達景區青城山前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