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彩非遺,美好生活。

6月9日是第十三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6月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獲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爲“多彩非遺,美好生活”。期間,市、區、街鎮三級文化設施將圍繞“非遺在社區”,開展以傳承人爲核心的800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此外,全市近百處文物建築將集中於6月9日免費開放。

“非遺在社區”布點全覆蓋

“非遺源於民間,也要讓非遺回到民間。”市文廣局公共文化處處長楊慶紅說,傳承人有“絕技”,但社區、居民不一定了解,“要積極推動非遺在社區生根”。今年年初,市文廣局啓動“非遺在社區”項目,積極引導各級各類非遺傳承人在社區常態化開展演、講、示、教等傳承傳播活動,預計6月初實現全市各級非遺傳承人在市、區、街鎮文化設施的布點全覆蓋。

6月9日,在上海大世界主會場現場,16個區將駐點設置“非遺在社區”成果展,傳承人現場演示,並通過展板、圖文、宣傳資料、傳承人作品等展示項目推進成果。此外,8日至10日,全市200餘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將開展互動體驗、講座培訓、展演展映、專題展覽等傳承活動,預計總數超過650場。市區各項目保護單位、專題展館將舉辦近200場展示活動。

此外,“傳統再造——第八屆國際傳統藝術邀請展”將於7日開幕,展出中國、日本、韓國、英國等12國100餘位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的近180件藝術作品,凸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第六屆國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將於7日、8日舉行,中外專家將共同探討非遺保護的新方法與新途徑。6月上旬,上海廣播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東方衛視還將展播《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浦東說書》《精武武術》等5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高清專題片。

全市近百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

全市97處文物建築將集中於6月9日免費開放,其中,黃浦區原法租界會審公廨警務處舊址(現黃浦區檢察院)和靜安區德萊蒙德住宅爲首次開放。

德萊蒙德住宅

原法租界會審公廨及警務處舊址現位於建國中路22號,是原法租界依據不平等條約設立的司法機構。1915年遷此,1918年建成。相繼爲第二特區地方法院、汪僞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檢察處、蘆家灣警局等。這裏曾關押了陳獨秀、七君子等進步人士,更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的風雲往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市高級人民法院、區人民法院、區公安分局先後設於此。百年以來一直延續傳承,作爲政法機構使用。2014年,原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及原法租界中央巡捕房完成全面修繕。2014年4月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原法租界會審公廨及警務處舊址

原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爲外廊式建築,三層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底層水泥仿石飾面,有外置石梯,開拱形窗洞;一至二層採用清水紅磚砌築,磚工精美。紅瓦四坡頂,檐下有齒形帶飾,檐壁周遭有回紋帶飾。

原法租界警務處暨中央捕房舊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公共建築。在修繕過程中又融入了中式建築的裝飾特徵。

該文物建築現爲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所在地。作爲一處使用中的政法機構辦公場所,這是首次大規模對公衆開放,爲公衆揭祕了這兩棟百年老樓的前生今生,使市民親歷法治風雲、探尋建築之美,近距離地瞭解檢察文化,體會法治文化傳承的魅力。

德萊蒙德住宅位於靜安區華山路263弄7號,由上海的白禮氏礦燭公司購地投資興建,於1917年落成,因外僑德拉蒙德在此居住而得名。解放以後收歸國有,現爲光明食品集團的辦公樓。

該住宅爲一幢三層三開間的英國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以正門爲縱軸線,兩側對稱。正門外設計多級踏步,踏步護欄用青磚夾紅磚線,欄頂設計多處護手,造型別致,色彩對比感強烈,大門外凸,用青紅相間的磚頭簇柱,柱頭則以紅磚刻科林斯柱式。整幢建築風格典雅、內飾精緻、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據悉,原法租界會審公廨及警務處舊址需通過黃浦文化雲(黃浦文化微信公衆號)預約,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明。德萊蒙德住宅無需預約,由於開放單位爲正在使用的辦公場所,故參觀範圍僅限於德萊蒙德住宅一層大廳。

此外,本市近年來的文物保護成果也將於6月9日起集中展示,如金山區博物館的《門泊東江萬里船——金山船舫水下考古特展》、上歷博城市文化講壇《海上絲綢之路與上海》、“南京路商業街的前世今生”——第三屆城市原點歷史文化展覽等。油畫家俞曉夫繪製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日封也將於同日首發。同時,今年新增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作爲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試點單位,面向公衆開展公益性鑑定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