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爲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爲腰椎間盤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牀症狀。

病因

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爲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椎節失穩、鬆動等小範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爲堅韌程度的降低。

2.損傷

長期反覆的外力造成輕微損害,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椎間盤在成年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即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造成髓核突出。

4.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

5.腰骶先天異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和損傷。

6.誘發因素

在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某種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增加腹壓、腰姿不正、突然負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高發人羣

以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發病率,男性約3.1%,女性約1.3%,國內外報道的男女發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來說男性明顯多於女性,與男性從事的勞動強度大有關係。另外發病患者中以從事勞動強度較大職業的工人多見,而隨着電腦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在長期"久坐"、"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羣中開始激增,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類型

1.膨隆型

纖維環部分破裂,而表層尚完整,此時髓核因壓力而向椎管內侷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這一類型經保守治療大多可緩解或治癒。

2.突出型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僅有後縱韌帶或一層纖維膜覆蓋,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狀,常需手術治療。

3.脫垂遊離型

破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或碎塊脫入椎管內或完全遊離。此型不單可引起神經根症狀,還容易導致馬尾神經症狀,非手術治療往往無效。

症狀表現

1.腰痛

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爲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3.馬尾神經症狀

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遊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爲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牀上少見。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1)臥牀休息初次發作時,應嚴格臥牀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牀或坐起,這樣纔能有比較好的效果。臥牀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牀活動。

(2)牽引治療採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支持治療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痠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

(5)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一般採用長效皮質類固醇製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週一次,3次爲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2.手術治療

針對病史超過三個月或疼痛劇烈的患者需要採用手術了療法,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併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康復快線

1.如有意合作或文章推送,可後臺留言或郵件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文章推送一定記得提供姓名及其工作單位等資料,以便幫您做宣傳;

2.歡迎在留言板進行互動、交流;

3.您有任何建議可以留言或向後臺發送消息,歡迎大家多多給我們提建議。

開啓康復快線,重建美好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