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國防部的消息,俄羅斯將在今年年底向中國交付最後十架蘇-35戰鬥機。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爲什麼要購買蘇-35,各方說法不一,甚至還有人對這筆軍售表示質疑:中國不是已經有了國產的殲-16和殲-20戰機了嗎?爲什麼還要買蘇-35呢?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得說一說這個蘇-35。

蘇-35,綽號“終極側衛”,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一款重型戰鬥機。在蘇俄空軍發展史上,蘇霍伊和米格曾經是蘇俄空軍戰鬥機的支柱。在冷戰時代,蘇聯空軍列裝的戰鬥機型號大多出自這兩大飛機設計局。作爲蘇聯最著名的飛機設計局,蘇霍伊和米格設計了很多名聞天下的戰鬥機,如蘇霍伊系列的蘇-15、蘇-24、蘇-25、蘇-27、蘇-30、蘇-33、蘇-34、蘇-35,米格系列的米格-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米格-29、米格-31等等。蘇聯解體後,米格設計局逐漸被邊緣化,蘇霍伊設計局則成爲了俄空軍戰鬥機的主要設計單位。蘇-35戰鬥機是蘇-27和蘇-30戰鬥機的升級版,是目前俄羅斯空天軍比較先進的一款戰鬥機。該機配備矢量發動機,機動性能優異,特別是擁有很強的超常規機動能力。蘇-35有12個外掛架,可配備R-77中程空空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在以蘇-27、蘇-30、米格-29和米格-31戰機爲主力的俄羅斯空天軍中,蘇-35可以稱得上是“寶貝疙瘩”,是俄空軍絕對的王牌。

那麼,蘇-35有什麼值得中國學習借鑑的呢?可以說,蘇-35的到來,解決了中國空軍多年來的一塊“硬傷”,就是發動機。現代空戰,雖然是超視距空戰,但近距離格鬥也還存在,而近距格鬥要求戰鬥機有極強的超常規機動能力。目前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如殲-10、殲-11,超常規機動能力都不是很強。反觀美軍,不論是普通戰機F-15、F-16,還是隱形戰機F-22和F-35,都有非常強的超常規機動力。如此以來,我軍戰鬥機在與美軍戰鬥機的近距格鬥中就會處於劣勢。而超常規機動能力的關鍵,就在於矢量發動機。目前我國還沒有生產矢量發動機的技術,而蘇-35的到來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可以通過研究蘇-35所配備的矢量發動機,研製生產我國的國產矢量發動機,從而增強我國戰鬥機的超常規機動能力。

那中國購買蘇-35,有什麼作用呢?大體來說,蘇-35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殲-20批量列裝前,作爲後備力量。眼下,殲-20雖然已經開始量產,但距大規模列裝部隊還需時日,在此期間,蘇-35可以作爲我軍的後備力量使用;第二,平衡中俄貿易。中俄關於購買蘇-35的軍售協議是2015年簽訂的。在烏克蘭危機爆發,特別是俄羅斯合併了克里米亞以後,西方國家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爲藉口對俄進行經濟制裁。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根據俄軍方的計算,俄羅斯每年在敘利亞所花的軍費將近10億美元。一面是西方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打擊,另一方面,出兵敘利亞又花費了大量的軍費,在此情況下,俄羅斯需要通過貿易來增加收入。而我國購買蘇-35,無疑給俄羅斯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第三,應對低強度衝突。殲-20作爲隱形戰機,只有在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時候纔可能使用,而應對低強度、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殲-20就有點“大材小用”了。這個時候,蘇-35就可以起到殲-20所能起到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殺雞不需用牛刀”。這麼看來,購買蘇-35一方面可以爲我國矢量發動機的研究提供參考範本,另一方面,蘇-35對我國還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這是一筆正確的軍事合作交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