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同學在後臺諮詢2018國考相關崗位錄取分數線,問題非常具體,不太好回答,每個地方的職位很多,每個職位也就招1-2個人,多的有3個人,如果大家想查詢具體職位的考試情況,可點擊到中公職位庫查詢(查詢鏈接:http://zw.offcn.com/)。

諮詢2018國考考情,主要是爲了解2019國考,在瞭解2019國考考情之前,先給大家上一個熟悉的數據,近年國考競爭情況:

從上表數據來看,2012--2015年,國考競爭比在60:1以上,競爭非常激烈,原因在於這四年招錄人數較少,基本保持在2萬以下。而2016--2018年,隨着這三年招錄人數大幅上漲到2.7萬人以上,考試競爭比大幅下降到45:1以上。

從參考人數來看,近三年,參考人數每年以5萬人左右增加,有明顯的上漲趨勢。

影響國考競爭主要由招錄人數和參考人數確定,那2019國考的競爭走向會怎樣呢?2019年國考招錄人數和參考人數會有哪些變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看:

第一,國稅地稅合。

隨着業務的發展,企業會出現部門分離或合併,隨之而來的人員重組,人多了會裁員辭退或者安置,少了則擴大招聘。

國稅地稅合併的道理類似,部門合併重組會造成大量人員流動,會和企業那樣有有裁員的危險嗎?相關新聞渠道已說明,會妥善安置好每一位在編人員,由此得知,一般不會像企業有裁員辭退的危險。

都說公務員穩定,就穩定在這裏。

圍城內安然無恙,那圍城外呢?

稅務系統是國考招考大戶,2018國考招考人數爲28533人,稅務系統招錄9311個職位,招錄人數爲17701人,佔總招錄人數62%,爲廣大考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吸納了幾十萬的報考人數(2018稅務系統報考過審人數達73萬),降低了其他職位的崗位競爭比。

而今年不同,國地稅合併會不會導致減招呢?這是未知數。

我們暫且以最差的打算來預判,如果減招,意味着招錄崗位大幅減少,保守估計報考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毫無疑問,競爭會比往年激烈很多,上岸幾率更小。

第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1)“慢就業”的出現

前段時間各大官媒在談論一個話題,叫“慢就業”,你知道“慢就業”是什麼回事嗎?是真的體現“社會包容性”嗎?

工作不僅僅是爲了賺錢,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途徑,大學生畢業如果不繼續考研深造,誰不想馬上找工作賺錢,獨立生活,爲父母分擔責任,而是選擇“慢就業”呢?

因爲工作不好找,好工作更不好找,所以很多人才被“慢就業”。

(2)考研人數暴漲

2017年初,小編給公司寫軟文,寫到考研的時候,當年考研人數爲201萬,而當年應屆畢業生795萬。

2018年,小編再寫考研,發現考研人數一下子飆升到238萬,比去年多37萬,而2018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820萬,比去年多25萬,37萬遠大於25萬,高校畢業生考研率在不斷提高,由此可得知,選擇考研比率越來越高,大學生更傾向於考研。

另外,還有個值得關注的數據,從2010年開始,女生選擇考研究生越來越多,比例超過男生,佔報考研究生人數50%以上。根據中國教育在線全國研究生志願採集系統數據顯示,2016年, 碩士研究生報考人羣中,女性羣體佔60%,男性羣體佔40%,男女比例爲2:3。

圖源於中國教育在線

因爲年齡、談婚論嫁等問題,女生的考研成本是比男生還高的,但考研女生比男生多這個現象的出現,就業壓力問題貢獻了不少力量。

(4)職場生存艱難

最近北京房租暴漲(事實上不只是北京),讓很多人懷疑人生。

對於年輕人,買不起房可以租房奮鬥,但租不起房問題可就大了,房租嚴重擠壓了有夢想,願意爲未來美好生活奮鬥的年輕人的生存空間,身邊很多人都想撤離北京,回到老家考個編制,收入穩定,旱澇保守,而且老家房價也不高呀。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羊羣效應”,當很多人覺得在不好就業,在大城市打拼沒有希望,在職業選擇上會更加悲觀,更加保守,這種情緒自然會影響哪些尚未走進社會的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從衆心理會讓他們更加保守,更傾向於選擇考公務員,導致競爭加劇。

上文已經說過,國考競爭比主要由招錄人數和參考人數決定,如果國稅地稅合併對招錄人數造成影響(減招),同時隨着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年輕人求職越來越保守,考公意向越來越多,一減一增,那不可避免地造成2019國考競爭會比往年激烈。

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終究會有人上岸,所以對於公務員考試,如果你想早日上岸,不可掉以輕心,越早準備,越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越有希望打敗你的強大對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