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學你就可以隨便玩了”,曾經的你是否被這句話所洗腦,不知何時這句話已經深入學生的內心,尤其是高三學子,渴望着大學痛快玩耍的生活。進入大學的我們的確也在這樣做,當你以爲這樣就可以玩出畢業證時,有人卻明確告訴你不可能。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勸退了81名學生,他們不過關的學業,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不可能“玩”出畢業證。在家長的眼中,孩子是可憐的,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面臨着勸退,爲何學校不能再給孩子一次機會?的確,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大學確實不容易,就快畢業了,卻拿不到畢業證,看到這樣的新聞難免不爲這些孩子感到惋惜心痛。同爲父母確實可以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養育一個孩子所付出的辛勞和心血,期盼孩子成才成人。卻換來學校的勸退。

勸退學生對於學校來說並不是新鮮事,大學是培養國家人才的地方,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退學的學生每年都有。過去學年制的時候,學生若有一學期3科補考不合格,留級插班。4門課不過關就轉爲試讀,試讀還掛科就予以退學處理。2001年推行學分制後,交大明確:學生每個學期至少得修滿15個學分,單門課不及格可以重修。可以說給過學生很多機會,然而每年退學的學生仍有很多。可以進入大學證明你的能力並不低,進入大學也並不代表你擁有了保護傘,如此放任自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的老師心裏也在流淚。每一次看着自己的學生被退學,心中也是極其難受。就像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恨他們爲什麼不能做到優秀。給家長髮退學通知的時候,有很多家長都會來學校指責學校,控訴學校的不人道;有的指責學校管理不當,有的怒罵孩子不懂事,但是更多的是求學校給一次的悔過的機會。

雖然我們同情學生的遭遇,理解家長的苦心。但是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他們需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而且學校不是沒有給過他們改過的機會,每一次的補考,他們沒有認證對待,依然我行我素,不以爲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面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一次次的機會他們並沒有把握好,學校必須按照制度辦事。成年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必須付出代價。

條條道路通羅馬,希望退學的孩子們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在別的領域能有所建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