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司马昱,是一位非常窝囊的皇帝。

在司马昱称帝之前,东晋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权臣大司马桓温的手中。

公元370年,桓温北伐失败,在朝廷中的威望大减,为了重新树立威信,桓温干了一把废立皇帝的事。

公元372年,桓温将当时的皇帝司马奕废为东海王,拥立司马昱即位。

可想而知,司马昱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也就是个傀儡。

司马昱每次接见桓温时,都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动不动就泪流不止,搞得桓温也很别扭。

司马昱进封桓温为丞相,让他留在京师辅政。但桓温推辞不受,率军返回白石,还镇姑孰。

司马昱成天都在担心桓温会废掉他,所以总是忧惧不安,他甚至还问桓温的亲信郗超:“桓温还会不会再行废立之事呀?”

郗超无奈,只好以全家性命担保,说桓温再不会干这种事啦。

司马昱听到这种回答才稍微安心一点,然后又吟诵起“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的诗句,边吟边哭。

就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司马昱当了八个月的皇帝便病倒了。然后他又征召桓温入朝,让其辅政并讨论接班人的事,还增其万户食邑。

但桓温再次辞让。

临终前,司马昱立第六子司马曜为太子,并立下遗诏,在遗诏中,司马曜竟写出这样的话:“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这完全就是抄袭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说的话。

可桓温可不是诸葛亮,他正愁着找不到篡位的借口呢,这封遗诏就相当于把东晋拱手让给桓温了。

侍中王坦之看完遗诏后,当着司马昱的面就给撕了。

司马昱躺在病床上说:“晋室的天下,本就是因好运意外得来的,你有何不满!”

王坦之气愤地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和元帝建立的,怎能由陛下拱手让人!”

司马昱对东晋有这样的忠臣感到一些宽慰,于是他让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

在新的遗诏上面,那就话就改成了:“家国大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的旧例。”

这句话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既尊重了桓温,又要求桓温向诸葛亮和王导学习。

桓温看到这份遗诏后大失所望。

司马昱死后,太子司马曜继位。桓温虽然篡位之心不死,但在王谢家族势力的牵制下,终究没能当上皇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