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飞哥裁缝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申胤答:“现在桓温的声威正处于顶峰,有完成大事的能力。但在我看来,他必定失败!桓温表面人多势众,但将士未必与他同心,晋廷内也有很多人想百般阻挠他建功。他自己也骄傲失策,想用长期对峙的方式坐等成功,不肯冒半点危险前进,一旦粮食供应不足,必然败退!”
两晋时期特别注重门阀,尤其是东晋,皇帝都沦落到没有实权的地步,出现“祭在司马,政在士族”的形势。
枭雄桓温志向远大,野心勃勃足智多谋,并且掌控朝廷长达19年,却最终没能成功当上皇帝。这跟东晋的世家大族互相制衡有关,但也跟他自己的性格有关。今天笔者就聊聊这方面的事儿。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桓温出生于谯国龙亢的士族门第,祖先是东汉大儒桓荣。在当时的,这个出身并没多高,家中也没出过政坛大人物。直到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其父桓彝才逐渐在朝廷内发展起来,最终做到宣城内史,封“万宁县男”。
桓温凭父亲的功劳地位,不承袭了男爵,还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妹妹,跻身为“皇亲国戚”。
桓温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有仇必报、赌徒心理、心胸狭隘、不敢冒险。下面笔者逐一讲讲其中的事例。
有仇必报
赌徒心理
心胸狭隘
不敢冒险
咸和二年(327年),桓彝在“苏峻叛乱”事件中遇害。当时桓温才15岁,枕戈泣血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四年后,仇人江播去世,19岁的桓温立刻装扮成参加吊唁的客人,就在灵棚里将江播的两个儿子杀了!桓温隐忍多年,终于报了杀父之仇,不仅没受到什么惩罚,还得到时人的赞许。
(笔者私自认为,当时桓温是驸马爷、皇帝的妹夫,即便犯罪也没人敢管了。人们除了原谅和假惺惺地称赞,还能怎么样?! )
桓温接管长江上游的军权后,朝廷为达到压制目的而启用了建武将军殷浩。当时,桓温迫切渴望立战功,以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于是决定西征成汉。
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不等朝廷的同意就率兵出发了!朝廷得知后惊恐万分,认为成汉地理险要,而桓温兵少又长途跋涉,必定失败而归。
满朝上下,只有侍中刘惔一人肯定桓温会成功。他评论说:“根据赌徒的心理,没有必胜的把握决不会下注。桓温就是这样一个赌徒!现在要担心的是,他西征成功后,会不会利用灭国余威来控制朝廷……”
果然,桓温一举灭了成汉,声威震动东晋朝野,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可惜,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桓温都被朝廷死死压制,没机会再建更大的功勋。
(这次西征,桓温之所以敢擅自行动,完全是经过了谋士的深入分析——成汉内部混乱,根本无力抵御外敌;后赵也决不会趁机来攻打晋军。可以说,桓温是确保了万无一失,必能成功的情况下才出手的。但凡有点顾虑,他都不会这么干。)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北伐前秦,最终失败撤军。回来的途中,部下薛珍总是在夸耀自己的勇敢和作战能力,总是在埋怨桓温过于谨慎错失良机。桓温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薛珍杀了。
桓温特别厌恶刺史范汪。升平五年(361年),桓温公报私恨,故意交给范汪一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导致其延误军期而罢职。
(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桓温的胸襟有多小。常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时桓温已经是东晋的主宰,却毫无容人器量,注定不能成就大业。)
桓温一生中三次北伐两次失败、最终也没如愿当上皇帝,跟他丝毫无冒险精神有最大的关系。
最终,晋军耗到粮食短缺,人心不稳战斗力严重下降,最终灰溜溜地撤退。王猛见桓温根本没魄力,不值得辅佐,于是弃之而去。
(这次北伐,桓温不仅失去了消灭前秦的机会,也错失了一个奇才谋士)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敌。晋军攻打到枋头,与前燕首都邺城也近在咫尺了,皇帝慕容暐吓得都要逃命了。但是,桓温又停止不动了!像上次攻打前秦一样,要坐等前燕内部崩溃,反正自己是不去舍身冒险进攻的……
前燕的官员都纳闷了,太傅封孚问长史申胤:“桓温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现在只要利用河流进攻,一定成功。可他为什么突然徘徊不前,也不挑战,这是什么套路啊?”
果然,没多久桓温就没军粮了,外加前秦出兵来助前燕,他只能赶紧烧了战船、辎重、铠甲兵器仓皇撤退。一路上,又被追兵打得连连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桓温本想灭秦胜利后,回来加九锡,再进一步称帝。结果惨败使他丢尽了脸面,威信大打折扣,皇位离得更远了。)
太和六年(371年),已经59岁高龄的桓温再也耐不住了,摸着枕头说了一句“男子汉大丈夫,即便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然后他竟以“皇帝无生育能力、三个皇子来历不明”为借口,强行把司马奕废位!
然而,都到这地步了,桓温依然不敢冒险自己登基,而是让司马昱继位了……
前秦皇帝苻坚听说这事后,对满朝大臣说:“桓温吃了败仗,不但不自我检讨、不向国民谢罪,反而罢黜皇帝来显示威严。这老家伙真幼稚,怎么能包容四海?民间有懦弱男人受了老婆的气,不敢反抗,反拿老爹出气。桓温就是这种人!”
不到一年时间,司马昱病重,临终数次召桓温进京,甚至按“周公摄政”的先例,写遗照给桓温:“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但桓温就是不敢来,只满心期待司马昱明确将皇位让给自己……
幸亏有臣子王坦之,当着司马昱的面就把遗诏撕了,另起草“国家大事由桓温决策,依照诸葛亮、王导先例……”的诏书。这一下,桓温当皇帝的美梦更遥遥无期……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十四,桓温病逝,享年61岁,皇帝美梦彻底烟消云散……
纵贯桓温的一生,为父报仇、指点江山(灭成汉、三次北伐)、操控朝廷19年。野心勃勃却最终没实现称帝的愿望,是不是因他不敢冒险、太拘谨造成的?大家有其他看法吗,欢迎留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