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346年12月,晋安西将军桓温向朝廷上表讨伐巴蜀的成汉割据势力,将涪陵、巴东、巴西、巴郡等4郡兵力汇合一处,令袁乔领兵2千先行,自己率主力日夜兼程,向巴蜀挺进。桓温按照袁乔的建议,集中兵力为一路,大举进攻成都。

大家好,我们的九月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这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一致观点,古今中外一切聪明的军事家和有价值的军事理论,无不强调集中用兵这一作战策略。
公元346年12月,晋安西将军桓温向朝廷上表讨伐巴蜀的成汉割据势力,将涪陵、巴东、巴西、巴郡等4郡兵力汇合一处,令袁乔领兵2千先行,自己率主力日夜兼程,向巴蜀挺进。
次年2月,汉主李势在成都得悉桓温领兵进至青衣(今四川雅安县北)境内,便率军进至犍为(今四川犍为县东)寻找晋军决战。3月,桓温进军到彭模(今四川眉山县境),打开了由外江入成都的门户。此时众将多主张分兵两路进攻成都。
袁乔力排众议,向桓温建议说:“我孤军远征万里之外,应集中兵力,捏成拳头,同心协力争取一战取胜。如果分兵两路,不便策应,倘若一路失利,全局就难以挽回了。必须全军统一行动,丢掉锅碗瓢盆,带上3天干粮,定下必胜的决心,直取成都,定会取得此战成功。”
桓温按照袁乔的建议,集中兵力为一路,大举进攻成都。当时战况惨烈,袁乔乘势督促军士奋战,大败汉军。桓温乘胜攻入成都,并焚毁小城。 李势败战逃走,远遁九十里,最终决定投降。桓温接受投降,将李势送往建康。成汉政权至此灭亡,顺利地结束了讨伐成汉的战争。
这一战例充分说明,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其最佳之策就是“并兵合势”,在局部上实现兵力优势,集中兵力歼敌。
这是夺取战争主动权,改变敌我态势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的根本手段。这已经被战争历史所证实。
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悦读史书,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