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多年前發生的那場全球金融危機,震盪了全球主要的金融市場,並致使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市場開始衰退,世界經濟已經走過了十年有餘。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幫助發達的經濟體逐步走上正軌,開始經濟復甦,儘管直到最近,通貨緊縮這個問題才被完全克服。新興市場經濟體諸如中國,成功地度過了這場危機的第一階段,得益於其國內以投資爲驅動帶來的經濟增長。而這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現在卻面臨衰退的跡象,儘管發達經濟體都已經慢慢地走上了經濟穩定增長的道路。很多國家都採取了一系列金融領域、勞動和商品市場領域的重大改革,儘管這些措施普遍未能滿足深層的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而要促進生產效率和生產量增長,結構性改革又是必須的。

9月6日,布魯金斯學會發布報告從多個維度評估金融危機以來關鍵的幾個新興經濟體取得的經濟進展。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比較中,我們發現了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這與傳統的看法完全格格不入。舉例來說,儘管美國的失業率大幅下跌,就業總量持續增長,美國的就業率始終低於危機前的水平。與此同時,其他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就業率提高得卻很明顯;在股權市場的表現和諸如GDP的宏觀經濟變量之間,始終存在着明顯的脫節,無論是在發達經濟體之間進行比較還是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的市場經濟體之間作比較;儘管爲修復金融和勞務市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許多國家由於其經濟體結構性改革中存在的侷限性、不完整性兩大缺口,導致了金融壓力和宏觀經濟壓力得以繼續潛伏,隨時可能爆發。

GDP增勢版圖擴大

在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中,美國以超過金融危機前18%的實際GDP領銜各國。在新興的市場經濟體中,中國和印度在實際GDP上也有強勁增長,然而巴西和俄國卻沒有什麼起色。如果按人均的標準計算或者按人均勞動人口標準來計算,美國實際的GDP增長就沒有那麼可觀了,反倒是德國和日本的表現似乎更好。

圖表1: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指數(Q4 2007 =100), Q4 2007- Q2 2018

圖表2: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指數(2007 = 100),2007 – 2017

國內股票市場和實際經濟狀況之間的落差

美國的股票市場在過去的十年裏一直比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的市場經濟體表現得要好。其他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的股市也呈現出遠遠好於GDP的態勢。儘管存在着貿易戰、政治動亂、地緣緊張局勢等其他通常會把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些因素,股票市場總的來說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債券市場的形勢則不那麼樂觀;美國國庫的空虛引起債券市場的波動,這是個不太好的徵兆。

圖表3:股票市場指數(2007年12月=100),2007年12月——2018年8月

全球範圍內實際經濟狀況和金融市場表現之脫節

在經濟增長速度方面,中國和印度遠遠地把其他發達國家都甩在了腦後。以絕大多數的計量方法,在這兩個國家,GDP自2007年以來至少翻了一番。相比之下,雖然在過去的十年,美國經濟僅僅擴張了18%,但是美國的股票市場卻比中國和印度的股票市場表現都要好。中國的股票市場遠遠低於它們2007年時的水平;還有其他的新興經濟體的股票市場也同樣萎靡不振:印度的股票市場自從2007年以來幾乎實現了九成的市值增長,比起其他的發達經濟體和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已經好了很多(除了美國的股票市場)。如果按美元標價的話,美國股票市場的表現使所有其他國家都無地自容。

另外一個實際經濟狀況脫節的表現:疲軟的投資增長和生產力增長

儘管大多數經濟體都有良好的增長、強勢的股市表現,這些經濟體的投資增長和生產能力增長卻是黯然失色。如果考慮到全球經濟週期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更是如此。在過去的十年裏,在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中實際固定投資額只有輕微上揚(還不足10%),在巴西和俄國還出現了下滑。然而在中國和印度,相比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它們的實際固定投資額卻分別增長了2.7倍和1.5倍。伴隨這場復興而來的還有低水平的生產能力增長,然而大多數主要的經濟體近來的生產能力增長速度已經比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前還要低。

勞動力市場看似一枝獨秀,仍有異樣徵兆

在美國,失業率已經降到了4%以下,從2009年的高企10%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大幅下滑。然而,總的就業增長量和金融危機危機前相比只有6.6%(相比2010年上半年的低谷期相比只有13%)。此外,就業率——也就是就業總量除以勞動人口總數的比率——仍然低於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相比之下,有些發達經濟體的就業率卻高於其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的峯值,其中,日本和德國拔得頭籌。此外,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裏,實際工資的增長非常緩慢。

通貨緊縮已破,然而通貨膨脹卻在多國家和地區暗流湧動

通貨緊縮的風險已經化解,雖然甚至直到最近歐元區和日本都面臨着它的威脅。在發達經濟體中,核心CPI指數通貨膨脹都正在向1-2%的幅度匯攏。而新興經濟體的預期CPI通脹率普遍向一個較高水平看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