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湖帆是民國時期書畫與鑑藏大家,而周鍊霞則爲當時名噪一時的才女畫家。雖然他們之間的交往常伴有流言八卦,但是也不妨礙二人書畫交流中的詩情畫意。

由吳湖帆、周鍊霞的學生輩珍藏半個多世紀的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近期面世,從這些作品或可讓人重溫那段文人雅士間吟詠唱和的民國過往。這批新發現的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共55件,數量多、分量重的是吳湖帆詞抄,均爲抄給周鍊霞者,從上款的各種暱稱看得出來,這批作品也極具私密性。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致周鍊霞的詞抄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與周鍊霞合作的扇面

今年是畫家吳湖帆逝世五十週年。作爲繼任伯年、吳昌碩之後,海上畫壇的一代大家,吳湖帆門徒衆多,其藝術成就亦得到廣泛繼承。特別是作爲民國間頂級的鑑藏大家,他所遞藏、發掘古代藝術品的掌故,今天依然爲人所豔傳。近年來,學界圍繞吳湖帆的創作與收藏,作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上海博物館“吳湖帆書畫鑑定特展”(2015-2016)、蘇州博物館“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2017)、上海油畫雕塑院“孤帆一片日邊來——吳湖帆文獻展”(2017)及展覽圖錄《吳湖帆文獻》,而《吳湖帆年譜》(2017)一書蒐羅詳備,更是做了吳湖帆研究極重要的一步。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1894-1968)

隨着近年的展覽、拍賣等活動,有關吳湖帆作品資料不斷出現。本文就廣東崇正新見的吳湖帆致周鍊霞之詩稿與合作畫作,略作介紹。

在潘靜淑去世(1939年)後,1942年吳湖帆納顧抱真爲繼室。在他的指導下,顧抱真亦能知書懂畫。不過,吳湖帆後半生有重要影響的女性,可能還是要數螺川女史周鍊霞。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周鍊霞(1909-2000)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周鍊霞

周鍊霞,字紫宜,號螺川,又名茝,字霱,別署螺川詩屋。她爲人美豔,才華極高,先後從朱孝臧學詞,從蔣梅笙(徐悲鴻的前岳父)學詩,詩壇大家冒鶴亭對她的詞推崇備至,她的“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是當時膾炙人口的名句。周鍊霞爲人又極聰敏,不拘小節,周旋於上海灘各色人等中。因夫妻長期分居,風言風語最多。她被稱爲“鍊師孃”,種種逸事爲上海灘小報敷衍成文,遂成掌故。直到今天,從“補白大王”鄭逸梅、舊上海掌故專家陳定山、乃治印人陳巨來的回憶錄,周鍊霞還是爲人所津津樂道的主角,其中也不乏捕風捉影的猜測,而對於吳湖帆、周鍊霞二人,尤多八卦之辭,多半都從陳巨來《記螺川事》一文而來。

有趣的是,上世紀40年代中吳湖帆得知陳巨來與陸小曼熟識,還說過這樣的話:“小曼、師孃均臭名昭昭,奈何樂此不疲邪?” 可見周鍊霞豔名在外,流言蜚語之多,沒有接觸的人難免道聽途說,習以爲常,連吳湖帆亦自不免。

吳週二人最早可見的交集,是兩人均參加了1948年黃賓虹發起的“樂天詩社”。不過,真正的認識和了解,應當是從1951年在冒鶴亭的壽宴上開始,至1953、1954年最爲密切。這其中有冒鶴亭這位詩壇大家對兩人的獎掖推崇,更重要的是,當時海上文人之間的雅集創造出一個獨特的環境和氛圍:

“(1953年)6月,吳湖帆爲文懷沙畫楓葉荻花,周鍊霞爲補雁,並屬冒廣生爲詞作《湖帆畫楓葉荻花鍊霞補雁》。”

“春日,爲周鍊霞作《柳塘飛燕》扇面。”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與周鍊霞合作的扇面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與周鍊霞合作的扇面

藝術家用筆墨傳遞感情。正是憑藉二人的文采、畫作,關係日漸親密,這一時期留下了諸多的作品。

這批新面世的吳湖帆、周鍊霞作品共55件,起迄時間,最早1953(癸巳上元),最晚1961(辛丑秋日)。除了1958(戊戌)年未見署款外,8年間均有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包括:兩人單獨創作的(吳8件、周2件)、合作的(4件),數量多、分量重的是吳湖帆詞抄,均爲抄給周鍊霞者,有35件,抄錄了共計65闋自作詞,其中關涉二人唱和者約有8闋。這批作品,系由與吳湖帆、周鍊霞關係極深的學生輩所珍藏了半個多世紀,最近方纔面世。

據《吳湖帆年譜》載,1951年4月20日冒鶴亭79歲生日宴,到場的32位嘉賓中就有吳湖帆和周鍊霞,1952年7月吳湖帆爲周鍊霞作《雙頭蓮》,“寫爲螺川同志一粲”。雖然這首詞有着極可附會男女私情的句子“傾蓋鴛鴦通密語,連理芙蓉託素弦”,但在同年8月,葉潞淵爲吳湖帆刻了“倩庵”印章後,吳畫了《紅粉池邊春色》一圖爲贈,上面原封不動題了這首《破陣子》詞。可見吳湖帆與周鍊霞此時的距離,這首詞亦並不關涉二人私情。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致周鍊霞的詞抄

吳湖帆抄錄給周鍊霞的這批自作詞(其中有兩張畫作同樣規格),上款有:紫宜、茝弟、螺川如弟、螺川弟、鍊弟、鍊霞如弟、紫弟等稱呼,明顯的要比一年前生疏的“螺川同志”更爲親密、更私人化。這些作品都寫(畫)於角花箋上。關於這種創作形式,《吳湖帆年譜》在1954年按語中提到:

“此作繪於吳湖帆後期常用之角花箋上。此紙由明末餖板拱花箋紙衍生而來,水印各色圖案於紙張一角,以期與書畫圖案巧妙結合,相得益彰。據說,吳湖帆曾得一批乾隆時期的角花箋,故而吳湖帆自1953年至1960年間,尤其集中於1954年,曾於此紙上精心繪製了一批小幅作品,上款多爲其至親或弟子,屬吳湖帆書畫創作中的珍品。”

而上海油畫雕塑院於2017年策劃了吳湖帆文獻展,也注意到了角花箋這種創作形式,在《吳湖帆文獻》一書中有謂:

“角花箋是一種最早出現於清代乾隆(一說嘉慶)年間的信箋,因箋紙的左下角有如博古圖、花卉、文玩等彩色圖案,所以稱爲‘角花箋’,又名‘押角箋’。角花箋用紙頗爲講究,非普通信箋可比,而且價格比較昂貴。據說,首創用角花箋作畫的,是吳湖帆的繪畫啓蒙老師陸恢(字廉夫)。吳湖帆後來也喜歡用角花箋作畫贈人,一般都是爲摯友或弟子所作。故流傳作品很少。1953年至1954年所畫的‘江山如此多嬌冊’十二開,堪稱是吳湖帆角花箋畫作的經典之作。”

這就更加詳備地介紹了吳湖帆以角花箋創作的情況。惟《吳湖帆年譜》著錄角花箋作品有兩件,一是給學生葉藜青畫《漁村小景》,一是給學生潘季華書《天仙子》《菩薩蠻》詞兩首。《吳湖帆文獻》著錄吳湖帆畫《江山如此多嬌》冊十二開、爲弟子葉藜青書自作詞《謁金門·南唐馮延巳韻》。由此可見,新見的吳湖帆這批角花箋手抄詞,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數量多(35件),涉及的人物關係也比較密切。從上款的各種暱稱看得出來,這批作品也極具私密性。

就在吳湖帆周鍊霞密切交往的1953、1954年,吳湖帆出版了他的詞集《佞宋詞痕》。(按,此書一直被繫於癸巳1953年出版,從前序諸人落款可知,最早應該都在1954年春出版。2002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佞宋詞痕》,將50年代刊出的前五卷加上六、七、八卷,是目前收錄吳湖帆詞作最齊的本子。)公開出版的這部詞集裏,有大量的周鍊霞影子:題畫詩、唱和詩,甚至一再將周鍊霞的原詩附錄於後。儘管如此,我們對照這份他手抄給周鍊霞的詞集,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之處。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致周鍊霞的詞抄

《南鄉子·周紫宜畫並蒂蓮》,在抄本里下闋“同泛木蘭舟”作“人倚小紅樓”。《清平樂》題目抄本作“燈節”,下闋“晴煙繞樹,宛轉橫塘路”,抄本作“宛轉藍橋路”。

《高陽臺》下闋“眉痕添嫵重題”,抄本作“螺痕添嫵眉題”。

《江城子·荷花》題目抄本作“蓮花”。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致周鍊霞的詞抄

《金縷曲·和螺川韻》,儘管出版時還附了周鍊霞的原作,卻不如抄本一目瞭然:抄本題目作“答壽餘詞原韻”,是吳湖帆和周鍊霞爲其祝壽的詞。

《南鄉子·題畫二首》,抄本註明“合作《水村蘆雁圖》”,透露的信息更準確。

《浣溪沙》題注“劉石庵手刻‘豔雪’田黃凍小印,戲與螺川聯詠”,抄本則作:“近獲劉石庵相國手刻‘豔雪’田黃小印,戲與紫宜聯吟《浣溪沙》。”並且註明:“紫宜成前拍,倩庵繼聲書之,甲午三月二十四日雨窗記。”明白交代了兩人各自創作的部分。(按,此件作品非角花箋,但規格似與角花箋一樣。)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致周鍊霞的詞抄

《採桑子·和螺川》“海棠花下拚濃醉”,抄本作“海棠花下曾濃醉”;“酒醒燈炧渾如夢”,抄本作“酒醒人去渾如夢”;“月去花孤,影去衾孤,怎奈深情淡若無”,抄本作“郎也心孤,儂也心孤,情到深時淡若無”。兩相對比,抄本的個人感情一覽無餘。

如《浪淘沙·秋海棠》“境幽心涼”,抄本作“幽境心涼”;“橋邊柳色褪新黃”,抄本作“春深柳暖換陳黃”;“還記花前聯句後,徐步長廊”,抄本作“猶記花邊聯句後,並布長廊”;“哀樂曾嘗”,抄本作“離合曾嘗”;“誰借春陰偷夜奏,秋護紅棠”,抄本作“誰借春陰通夜奏,乞護嬌棠”。

如《木蘭花慢》“度滄桑劫後,有誰可,慰餘生”,抄本作“歷滄桑劫後,有知己,慰餘生”;“況鬥草工夫”,抄本作“況鬥韻工夫”;“便拚愁茁愛誓心盟”,“愛”抄本作“戀”;“看紫燕巢忙”,抄本作“料紫燕巢歸”;“何如仙侶雲英”,抄本作“自應伴侶飛瓊”。

據專家研究,吳湖帆填詞,喜歡反覆修訂,因之同一卷作品往往數易其稿,留了不止一個本子(梁穎《詞人吳湖帆》)。這批手抄詞與刊行本的不同,極大地體現了《佞宋詞痕》在版本文獻上的重要價值。在這些詞作手稿上,多數鈐蓋了吳湖帆的印章,特別是有一枚“倩庵癡語”,更可見個中消息。1954年年初年末,吳湖帆身體有病,他在抄給周鍊霞的《更漏子·和溫飛卿六首全韻》詞作款識爲:“甲午春分病中讀《金荃集》,和此六詞,以遣藥味。書於花箋,以寄茝弟粲定。倩記。”可見他寫這批自作詞的情形。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竹蝶圖》

一向有論者謂,吳周在一起後,吳的填詞水平大爲提高,周則繪畫水平大有進步,甚至還有周鍊霞爲吳湖帆潤色詞作、代筆的說法。吳湖帆學詞在1930年37歲時,當時海上名宿如朱祖謀、陳三立、冒廣生、夏敬觀等成立漚社,吳湖帆爲成員之一;1935年,上海詞人集於夏敬觀宅,成立聲社,以12人爲限,吳湖帆也是其中之一;1939年夏敬觀等人成立研究詞學的午社,吳湖帆亦是會員。特別是抗戰爆發後,詞學大師吳梅避居上海,潘靜淑吳湖帆先後向吳梅學詞。對冒鶴亭亦多有請益(見冒懷蘇編《冒鶴亭先生年譜》)。這是吳湖帆的學詞“履歷”,不同於一般畫人僅爲作品題詞的創作。這批手抄作品吳湖帆的落款,“倩草”、“以寄茝弟粲定”、“茝弟留稿”、“螺川如弟粲定”、“螺川來詞韻答和”、“螺川弟粲存”、“鍊弟妝教”……求教、切磋含義都有,但手稿之與刊印本的種種不同,在鈐蓋了“倩庵癡語”印章的情形下,毋寧說是出於某種避忌。至於坊間流傳的吳湖帆之《和小山詞》爲周鍊霞所代作,這與吳本人的創作水平也是兩回事,尤其是在兩人關係密切的時候,假設由周代作,亦有可能。但這恰恰說明了當時兩人的感情關係。

除了詞作外,還有這一時期吳湖帆周鍊霞合作贈人的作品。這一類作品已有著錄,如“年譜”就記載,兩人曾合作荷花鴛鴦圖贈給吳樸堂。據記載,兩人時常應友人之請合作畫荷花鴛鴦圖,吳湖帆畫荷花,周鍊霞補鴛鴦,當年有人戲稱吳、週二人爲畫壇“鴛鴦侶”(《吳湖帆文獻》)。

本次面世的除了詞抄外,還有吳湖帆、周鍊霞的(合作)作品。這批作品的上款人,“襟兄”繫上海著名報人平襟亞,“初霞”爲其次女平初霞,從周鍊霞學畫,“承齎”則爲平初霞的先生徐承齎,“小麟”爲徐承齎之父。這17件書畫作品均系平初霞徐承齎的舊藏。平初霞夫婦上款的書畫作品,均以夫婦琴瑟和鳴爲主題。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鈐有“鬧紅一舸”的未署款紅荷橫幅

這批作品中,吳湖帆周鍊霞合作的“占斷人間六月涼”荷花蜻蜓扇面、未署款紅荷橫幅,均鈐“鬧紅一舸”朱文方印,此印亦關涉吳湖帆、周鍊霞、平初霞。據徐雲叔在1993年仿刻的印章邊款裏說:

“昔張船山餞陳曼生於虎丘藕花深處,座中有女郎歌‘鬧紅一舸’,曼生喜其辭文清麗,乃以入印。百數年後是印歸吳氏梅景書屋,主人以丹青名於世,每爲芙蕖寫照,愜心之作則鈐用之。後又以貺螺川子周鍊霞女史。惜動亂中失之無妄。初霞女士,螺川之女弟子,知乃師心橫縈之,爰屬餘摹此,以慰其師云爾。癸酉榴月,徐雲叔刻並記,時湖帆先生謝世廿五年矣。”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徐雲叔在1993年仿刻的印章“鬧紅一舸”邊款

“鬧紅一舸”爲姜夔寫荷花的名句,出自其詞《念奴嬌》,這首詞還有一句常爲印人使用的名句“冷香飛上詩句”。吳湖帆作爲大鑒藏家,自己的鑑藏、書畫作品用印都非常講究。陳曼生所刻的這枚“鬧紅一舸”,系1938年2月20日吳家的子侄輩吳詩初(闢疆)所贈,吳湖帆認爲“章法甚佳”(見《醜簃日記》)。其後他也創作過以“鬧紅一舸”爲題的畫作(《吳湖帆年譜》著錄5件作品,《吳湖帆文獻》著錄兩件,一件鈐蓋此印,另有最早的一張是1938年7月創作的《並蒂蓮》,也鈐蓋此印)。但是,如果沒有像平初霞這樣親近的人,外人是不可能知道吳湖帆“每爲芙蕖寫照,愜心之作則鈐用之”的習慣,也不可能知道吳湖帆將這枚印章送給了周鍊霞。

按,吳氏家藏有漢代“茝夫人”白玉印,1955年吳湖帆題贈孫鴻士印蛻,曾提及“今歸廬陵周茝”。可見贈給周鍊霞的印章不止陳鴻壽這一枚。“茝夫人”想必在此前已經贈送,而此次所見鈐印“鬧紅一舸”的作品,最晚者在“乙未夏”(1955年)。

吳湖帆詞稿《玉樓春·寄懷》有句:“病房最憶填詞侶,只尺相思千萬語。乍將離緒換相逢,一笑眸明情默許。”可以作爲這批手抄作品最好的註腳。

記新見吳湖帆致周鍊霞詩稿及合作畫:有知己,慰餘生

吳湖帆 八言聯句書法

網易刊登此文僅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代表網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相關文章